‘歐洲也有這種空頭爵爺啊!’允熥還是頭一次聽說。當然,也理解了他為何支援中央集權。他身為空頭貴族既然能夠被卡斯蒂利亞安排出使,說明應當是比較信任的人,但也難以獲得封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他們家變成國君或者某一位大貴族的家臣還算是比較好的結局,至於比較悲慘的結局就是徹底變得和平民無異。
可若是實行了中央集權體制,他這樣比較被國君信任的人就能夠獲得一個官職,過得會比現在好。所以他當然支援中央集權制度。
“但即使現在起你國的國君恩裡克三世效仿大明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也不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能夠實現的。”允熥說道。
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開始於戰國變法,以秦國商鞅的變法最為激進,實行了六年後基本上消滅了國內所有的領主,實現中央集權。
但是,不可否認,在之前的春秋和戰國初年,因為劇烈的社會變動,周代的分封制度已經鬆動起來;這其中尤其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事後又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認,已經為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礎。
可歐洲哪有這個前提條件?歐洲此時甚至貴族都沒有固定的效忠物件,春秋時期即使各國有分封計程車大夫,也有貴族投靠他國,但也沒有帶著封地主動轉投他國的先例,一般都是在家族鬥爭中失敗失去繼承權的人帶著自己少少的部屬去效忠別的國家。
歷史上在自由發展的基礎上,西歐的封建國家始終沒能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最早建立這個制度的是‘17世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
允熥對於克拉維約的想法並不看好,但克拉維約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我仔細看過有關商鞅變法的記載,需要有一個鐵血宰相實行各項制度,有一個完全支援宰相的國君。同時國家比較安定,沒有必須時刻防備的敵國。”
“這些我們卡斯蒂利亞都有。卡斯蒂利亞身為一個地處西南歐的國家,不會輕易捲入大陸上的紛爭,鄰國阿拉貢與我國十分友好,或許能夠合併為一個國家;葡萄牙人已經被打敗了,不敢再與我國為敵;南邊的格拉納達在失去了來自天方的支援後也不敢做什麼,我國的外部環境很不錯。”
“就國家內部來說,我國國王陛下迎娶了佩德羅一世的外孫女凱塞琳為王后後,結束了國家的動亂,將貴族團結到一起;又透過幾次對葡萄牙人和天方教徒的戰爭樹立起了威望,擴大了手中的權力。同時北面的法國陷入與英格蘭的戰爭中,無法支援我國的貴族,正是空前有力的時機。”
“國王陛下也野心勃勃,希望建立更大功勳,在遲遲不能覆滅格拉納達後轉而向東佔領西西里島,與突厥人在海上征戰。若是他知道能夠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定然會支援。”
“至於鐵血宰相?我國之前從來沒有實行過中央集權制度,到底怎麼實行誰也不知道。我希望能夠從大明聘請幾位傑出的政治家回國,擔任宰相,或者作為我國國王陛下的顧問。”
“從大明請人回國?”前面的話就罷了,最後這段話太扯了吧!任命外國人為本國的官員,只要這個外國人表示忠心而且有才能,在全世界還是很平常的;但任命為宰相,很匪夷所思。而且大明的人長相和歐洲人差別這麼大,大明的人也絕對不會虔誠的信奉他們的主,也不合適。
克拉維約見到允熥的表情,以為他不願意本國人才外流,就不敢再說,但在心裡嘀咕道:‘我一定要在回國的時候從大明帶走幾個人,幫助實行中央集權制度。’
“尊敬的陛下,有一件事要懇求您。”克拉維約忽然想起來什麼,又道。
“何事?”
“請求陛下交給我的隨從活字印刷術與造紙術。”克拉維約認真的說道。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