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沒有別的本事,因此日子過得很差,也沒有人家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就一直打光棍到這個歲數。”陸靈風解釋道。
“那今天就是他娶上媳婦的時候。”允熥笑著說了一句,對楊凌喊道:“你說說,收成會少多少?”
“要是少費一半的力氣翻土、鬆土、混土、碎土,收成會少兩成;要是在少一半肥,再少一成。”楊凌喊道。
“也就是說,總共少三成的收成。就算用上本老爺會發給你們的新農具,收成至少會少兩成,是不是?”允熥說道。
“是。”陸靈風首先答應,其它農戶也陸續答應。這麼一個有錢的大爺,既然答應給他們新農具,怎麼也不至於故意騙他們。
“若是少用一半力氣,確實每畝地的收成少了,可你們有沒有想過,若是將剩下來的這一半力氣用來種另外一畝地,可以多得七八成的收成?”允熥忽然說道。
“這!”陸靈風瞠目結舌起來。他萬沒有想到,允熥會說這句話。
“現下大明人少地多,雖說京城郊外已經沒有富裕的田地了,但就在江北還有。湖廣更是有無數待開墾的良田。”
“若是你們轉變觀念,用同樣的力氣就能多種一倍的田地,總收成能多六成之多!”
允熥所說的,其實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將農業種植思路從追求單位土地最高產量,轉變為追求單位個人最高產量。只不過他這樣說農民肯定不懂,所以在宮內進行了研究以後,選定了這個對提高農業生產最好的比例來推廣。
這樣的方法只有人少地多的國家才能實行。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推行的結果就是大量農民失業,城市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新增大量工作崗位,最後就是造成民變甚至造反。
可大明此時才不到七千萬人,領土面積算上藩國的土地極為廣闊,按照允熥的推算即使是全部採用新的種地法子這麼多田地也種不滿,自然不擔心。
農戶們聽不懂‘觀念’這個詞,但其它的話還能聽明白的,頗為心動。可馬上有人反應過來,喊道:“老爺,可是京城周邊已經沒有田地了!按照您老的說法,莊子裡的這麼多地一半的農戶就可以種,剩下的人幹什麼去?”
“本老爺有兩條路給你們選!”允熥對這個話題早有預備:“其一,是進城務工。本老爺手上還有不少工坊和店鋪,也需要工匠和夥計,工錢不會比留在莊裡種地的人賺的錢少。”
“其二,就是去江北的江淮省開荒!江淮省人少地多,有大片空著的田地。”
“老爺,江淮省的地沒有京城的好!”有人喊道。他們這兩條路都不想走。進城做工那可是沒保障的,萬一事情做得不好被辭退就徹底沒活路了;去江北開荒卻又因為離著京城遠不願意。可開荒這個事情在大明算得上政治正確,若是這個老爺一狠心向朝廷彙報,朝廷強制遷移他們去江北開荒他們也只能受著。
可今日這個老爺親自來和他們說,可見是下定了決心,他們只能二選一。而且多半是孩子多的人家分出一半,除了莊頭家裡誰都可能被送走。這樣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們寧願去江北開荒。畢竟開荒的田地是自己的,收成多少總有個保障。
但人向來是能佔便宜就佔便宜的,也不能就這麼答應。所以他們就撿問題說一說,想要爭些好處。
“凡是去江北開荒的,一律賞賜一頭牛!本老爺還會上報朝廷,朝廷給的開荒種子之類的也少不了你們!”允熥當然看出了他們的心思,馬上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