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武官?”梅殷疑惑地詢問:“陛下,何為文職武官?”
“文職武官,即是所做的事情為文官的事情,但屬於武官,上朝穿戴武將的朝服,與文官屬於不同編制,一般不得由文官轉任文職武官,也不得由文職武官轉任文官。梅卿,兵部的官員就屬於文職武官。”
“文職武官戰時負責押運、調派糧草等,在軍中做統計等事物。不過他們與武將又有所不同,即使是官階最低的文職武官,也不用親自帶兵上陣殺敵,所以也不用穿鎧甲。朕打算讓人為他們單獨設計一套在軍中的服飾。”
“此外,……”允熥解釋道。
梅殷等人面面相覷。他們雖然聽了允熥進行的解釋,但仍然不覺得設立文職武官有多大意義。這些改為文職武官的人所做的差事與之前沒什麼區別,頂多就是禁止去其他衙門為官。可依照梅殷等人這些年的經驗,允熥繼位後設立的那些低階官職的人也基本不存在去其他衙門為官的可能,最少要到正六品的主事一級才有可能去其它衙門為官,影響並不大。
眾位官員私底下討論了一會兒,最後還是由擔任兵部尚書的梅殷出言:“陛下,臣等,難以察覺陛下此舉的英名之處。”
‘你當然察覺不了,因為僅僅這一個舉措確實沒有多大意義,得與後面進行的配套改革一起看才有用處。’允熥心裡想著。
不過這番話他當然不會與在場的人說,也不會現在就告訴他們後續改革的章程,即使這些人都是他的親信。因為他的後續改革的影響會很大,而且時機還不成熟。只有到之前的幾步都走完後,他才會將整個完整的改革方案拿出來。
“梅卿,朕以為,此舉能夠降低設立監軍後對軍隊不好的影響。”允熥說道。
“陛下這是打算設立監軍?”暴昭問道。
“朕不會設立監軍,但會設立與監軍由類似之處的職位。”允熥回答。
允熥的這個回答讓在場的官員還是有些糊塗,但他們都認為自己明白了允熥的意思:設立監軍的同時對這一差事的權力進行調整。
“臣等無異議。”又與其他人討論過後,梅殷代表眾文官說道。
允熥又看向武將們,徐暉祖忙回答:“臣等也無異議。”
“既然如此,陳繼,”允熥吩咐道:“你擬寫聖旨,於今日下發。”
“是,陛下。”陳繼答應一聲。
“金善,俞周文。”允熥又叫人。
“陛下。”他們二人忙答應。
“國子監與講武堂可是大明培養文武人才的重要之地,你們二人不能輕忽。”
“是,陛下,臣謹記陛下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