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聽了這番話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挑了幾支剛剛造好的火銃親手試了試,沒有發現殘次品,誇讚了一番呂方管理火器工坊有方,賞賜了他一番。
呂方覺得允熥的表情算不上高興,但顯然自己管著的工坊沒有問題,所以一面思量允熥為何為如此,一面跪下‘感謝陛下厚恩’。
‘陛下前一處視察的地方是哪?現在還不知曉,等明日在這附近的工坊轉一轉就知曉了。’呂方想著。
允熥賞賜過他,又隨便看了看,就要離開這裡。
但在離開前,允熥又對他吩咐道:“你在這裡開設一個小學校,一定要教導所有年輕的工匠認識同樣的度量衡,將來一定要造出同樣尺寸的火銃部件。產量少一點沒有關係,現在上直衛需要的火器基本已經都有了,現在也不需要趕產量。”
“另外,你讓工坊的工匠鑽研一番,看看那些事情可以交給機械,而不是全靠手工。朕回頭也要吩咐梅殷來派出工匠鑽研。”
呂方對允熥如此重視標準化不是很理解。誠然,他們當然能夠明白標準化的好處,但是現在使用工匠們一個個造火銃也足夠使用了,何必強要標準化?不過他當然不會違背允熥的意思,答應道:“是,陛下。臣必然照辦。”
允熥看了他一眼,沒有多說什麼,轉身離開火器工坊。
他又在這裡視察了一會兒,這裡雖然是大明現在的重工業中心,但除了鋼鐵廠是利用高爐的近代化工廠外,其他的都還是傳統的小作坊,不過因為工匠眾多,產量卻也不低,能夠滿足現在皇室與軍隊的需求。
允熥轉了個遍,天已經快要黑了,坐上馬車返回皇宮。
到皇宮時天已經黑了,他卻並未馬上去後宮,而是吩咐文垣道:“你先回你娘哪裡去,讓你娘吩咐御膳房預備晚膳,爹過一會兒就過去。”文垣答應一聲,在小宦官的服侍下返回坤寧宮。
允熥自己則坐下思量起來,同時喃喃低語了一句:“必須進一步推行工業化。”
與工業化的工廠相比,傳統的手工作坊的生產效率極低,允熥並不清楚歷史上西方部分採用機器生產火槍火炮後的生產效率提高了多少,但就從現在大明興建的新式鋼鐵廠與原來的鋼鐵作坊相比,生產效率就提高了十倍以上。
生產效率的提高,除增加了一段時間內能夠提供的產品數量外,還降低了單位產品的成本,使得產品的價格降低,更多的人能夠用得起某樣產品,從而促進整個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所謂生產力的發展,就是如此了。
同時,工業化也能直接帶來社會的進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工業社會都是比農業社會更加先進與文明。有些人想象中的田園牧歌式的鄉間生活僅僅存在於夢裡。農業社會下的自耕農體系是相當脆弱的,紅白喜事、風不調雨不順等等都可以耗光一戶人家的積蓄,要是連續兩年都有天災人禍就只能借債度日,從而被地主控制受到剝削。
現在大明開國不久,許多地方地廣人稀人地矛盾並不突出甚至沒有,人比土地更加重要,地主們讓農民欠下債務後多半隻是最後軟硬兼施得到他的土地,仍舊讓農民繼續耕種,地主對農民的壓迫還不重;但每個王朝到了中後期都人多地少,地主為了最大程度的榨取錢財都對農民極盡壓榨,大多數地主也從來不會管僱農的死活,因為有的是人想要種地。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沒有地主存在的,比如某個著名的原籍陝西的習姓官員曾經說過“關中無地主”,一大片田地由一個家族的人一起耕種,南方江西也有這樣的村子。但這樣的地方無一不是土地畝產很低,一戶人家所能耕種的土地的總產量扣除繳納的稅賦後剩下的糧食只能勉強足夠一戶人家嚼用,上頭再有個地主剝削就真沒有活路了,才會形成這種生活狀況。
而推行工業化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改變這種情況。是的,歷史上的工業革命早期工廠主對工人也是極盡壓榨,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進行工業化,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農民和國家仍舊在這一個個輪迴中崛起、全盛、衰落直至滅亡。
同時,工業化也能夠使得國家更加鞏固。工業化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單純的被本國普通老百姓推翻的。工業國家的統治機器在正常情況下都能夠鎮壓本國想要造反的人。所有亡國的國家都是因為對外戰爭不利最終完蛋。大明需要的,就是在生產關係從地主——僱農轉變成資本家——工人(含農業工人)這一階段擺正自己的位置,之後就不需要擔心什麼了。
所以不論是為了提高生產力,還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亦或是為了鞏固大明,都要進行工業化。
允熥思量半天,將思索使用簡體字寫在自己最隱蔽的筆記本上,又將筆記本藏了起來,起身去往坤寧宮。
坤寧宮內,熙瑤正在詢問文垣今日允熥都去了哪裡。“娘,今天爹爹帶著兒子先去了景川侯曹震的府邸,然後去了國子監,然後又去了講武堂,之後出城到了梅山,巡視了幾個工坊,有一個是產鋼鐵的,還有產火器的,這個時候天已經快黑了,爹爹就帶著兒子回來了。”文垣說道。
“鋼鐵工坊?是鋼鐵廠吧?”熙瑤說道:“你爹帶你進去看了?”現代化的鋼鐵廠在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一旦發生事故的傷亡也大大增加,前年曾經有一次事故死了六個人,都是屍骨無存,家屬在工廠鬧事、在上元縣和應天府告狀,鬧得很大,一些文官也藉機提出取消鋼鐵廠,允熥也廢了很大的力氣才將事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