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下了朝,回到乾清宮後並未馬上批答奏摺,而是來到了一間側殿,似乎在等著什麼人。
不一會兒,一個身穿大明正二品官服的人走進來,對他行禮說道:“臣景清見過陛下。”
“景卿平身。”允說道。
隨即允賜座,與他寒暄了幾句,景清就說道:“陛下,叫臣過來何事?”他是一個急脾氣,兵部衙門最近的事情也不少,所以直接問道。
允也不以為意,說道:“朕也知道兵部最近不輕鬆,正因為如此,朕才要召見你。朕打算派你到西擔任左布政使。”
景清並未弄明白允這兩句話的邏輯關係,但他沒心思問這個問題,而是馬上問道:“陛下,臣這三年在兵部任上,有何不妥之處麼?”
“你在兵部任上做的非常好,把兵部打理的井井有條,朕也多次讚許你。”允說道。
“那為何陛下要改臣到地方擔任布政使?”景清問道。他能夠理解皇帝調整官員職位的行為,這是正常的皇帝心思;但西這個地方屬於窮相僻壤,到西為官在他們看來形同貶鏑,所以他這樣問。
“你千萬不要以為朕派你去西是貶鏑,朕可是要大用你的。”允說道:“附耳上來。”
景清有些不解的站起來走過去。等他聽完了允的話,滿臉疑惑地說道:“陛下,雖然其國已經如此了,但未必會如同陛下所說的這樣吧?”
“事情定然會向朕說的這樣發展。”允自信地說道。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因為這就是真實的歷史上發生的事。
景清雖然仍舊半信半疑,但也不能質疑,說道:“臣領命。”
允又好言撫慰了他幾句,讓他下去了。
但允卻並未出這間側殿,而是吩咐黃福又上了一碗茶,自己小口抿了起來。‘嗯,不愧是正宗的西湖獅峰龍井,就是不一樣。’允心道。
不一會兒一個身穿大明正三品服飾的人走了進來,躬身行禮道:“臣梅殷見過陛下。”
“姑父何必這樣客氣,快起來。”允讓黃福扶起他。
接見完了前任兵部尚書,自然就要接見下一任兵部尚書。兵部雖然名聲不如禮部,實權不如吏部,但也是六部中頗為重要的一部,允自然有所吩咐。
允賜座後,對他說道:“姑父,你擔任兵部尚書後,要注意和五軍都督府的關係。景清在任時其它事情辦得都好,就是和五軍都督府的人關係鬧得很僵。你可千萬不要效仿他。軍隊上的事情,你們兩家能通力協作就一定能做好,所以一定要注意和諧。”
“當然,堅持規矩也很重要,規矩若是亂了,什麼都亂了。即使要注意和諧,也不能凡事都答應他們。朕看景清的的規矩堅持的不錯。”
“是,陛下。”梅殷說道。
允又吩咐了幾件事情,最後說道:“上直衛最近會有一批人晉升官位,你可以提前預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