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是真的忘了他還有一個姑姑,還是年紀最大的親姑姑還在江浦居住。他每天記掛著的事情很多,況且臨安公主在歷史上也沒有什麼能讓人記住的事蹟,他當年免除了李善長後人的罪過後就就把他們放在了腦後。
反倒是面前的寧國公主讓人印象深刻。允熥抬起頭看向她:歷史上寧國公主在得知梅殷的死訊後,闖進皇宮一邊哭,一邊拉著朱棣的衣服大喊道:“我丈夫呢”,可以說是非常有勇氣。朱棣既然已經做了初一,未必不敢做十五。
允熥忽然想到了什麼,對寧國公主說道:“姑姑,你可願意去女子學校當老師?”
“啊?”寧國公主驚訝地喊了一句。她回到京城已經數天了,當然也聽說了這個深深地被大家懷疑是皇帝打算為自己或者為兒子挑選妃嬪的學校。
寧國公主認為允熥不是淫邪之輩,不太可能為自己挑選嬪妃就設立這麼一個學校;但她也不敢確定允熥是不是有為兒子挑選嬪妃甚至正妃的意圖。
所以她其實不願意去女子學校教書,在這麼一個學校教書有可能捲入她不想捲入的事情中,經歷過洪武年間政治鬥爭的她只想一家人安安穩穩的當官。
可允熥已經開口要求了,她就不敢推脫,只能說道:“陛下想讓我教什麼呢?”
“姑姑性格堅毅,並且吃苦耐勞,這正是大明的勳貴、官員所缺乏的。”允熥說道:“現在很多沒有經歷過開國時期苦楚的二代勳貴都性格綿軟,吃不得苦,更不必提這些小姑娘了。朕希望她們能像姑姑一樣,性格堅毅,吃苦耐勞。”
“朕並不是要讓她們像姑姑一樣可以自己做飯,但是一定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大多數孩子,小時候都和自己的母親接觸較多而與父親接觸較少,由母親養大;而古人又有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孩子能不能成才和母親關係很大。若是他們的母親都是懦弱之人,難保孩子不是懦弱之人。所以朕要讓這些女子學校的學生都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允熥的話雖然很有些偏門,但並非沒有道理。也有些古人意識到了孩子的母親很重要,所以有些商人會讓兒子迎娶窮秀才家的女兒,以期能向‘書香門第’靠攏。
不過寧國公主最早想到的卻不是這一點。‘看來他要在這些人中挑選皇后王妃,不是空穴來風。’
“可我還是不太清楚到底要教導她們什麼。”寧國公主說道。‘難道要教導她們做飯?’
“過幾日你首先要教導她們的,是”允熥附在寧國公主的耳邊,說了幾句話。
“陛下,這,”寧國公主十分驚訝的看著允熥。
“這怎麼了,當年皇爺爺即位之初,奶奶還幹過這樣的事情,她們難道比奶奶還要尊貴不成?”允熥說道。
“她們當然沒有母親尊貴。既然如此,我就去課堂上教導她們。”寧國公主滿心不願,但只能答應。
允熥也知道她不會願意。這純粹是得罪人的課,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誰也不願意教。允熥只能尋找宮裡一輩子不出宮的女官或地位足夠高不怕那些女學生的人來教。宮裡的女官一時半會兒沒有找到合適的,正好寧國公主的氣質十分符合,就把她派差了。
“朕聽聞姑姑的小女兒今年正好六歲?敏兒今年也六歲,不如讓她入宮和敏兒一起讀書。順昌雖然年紀很輕,但朕看他頗有才幹,年後提拔他當指揮使。”允熥說道。
寧國公主知道,這是允熥在安撫她,抬舉她的兒女來安撫她。但兒子升官是好事,女兒入宮和大公主相伴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