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馬上翻到首頁,要看一看這個人的名字。
‘楊子榮?我怎麼不記得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牛人?’允熥疑惑。
‘算了不管了,多半是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允熥又翻到後面,繼續翻看著他的文章,越看越是心驚,也越看越是心喜,禁不住說道:“他到底是怎麼想到這些的?”
“陛下,什麼?”正在一旁燒水泡茶的王喜沒聽清允熥說什麼,以為允熥是在和他說話,是以馬上說道。
“沒什麼,繼續泡茶。”允熥說道。
楊子榮的這篇文章,開頭就提到了吐蕃。那個在唐代時期縱橫華夏西面的國家,曾經佔領西域全境,曾經佔領大唐的西川,曾經佔領大唐的首都長安,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可是到了宋代的時候,吐蕃卻變成了孱弱不堪的國家,甚至分為了幾份互相攻伐。這到底是為什麼?
楊子榮給出的答案就是:他們全族信奉了佛教。並且不是一般的信奉,而是真正的完全信奉。
之後楊子榮羅列了佛經中的許多話,看來他平時對於佛教也是有所研究,證明佛教對於人心的消磨,甚至連武則天時期對突厥總打敗仗都推到了她崇信佛教上面。
然後得出結論:若是想要北疆長治久安,必須向蒙古人傳播佛教。而為了減少蒙古人的防備之心,最好使用吐蕃人向蒙古人傳教。
允熥讚歎不已:‘大明竟然還有看事情如此清晰的人?真是難以置信。也不知他是怎麼看出來的。’
允熥讚歎的半天,又想起來:‘這樣的文章肯定不會合閱卷官口味,那麼他到底是怎麼被閱卷官選中的?雖然只是最後幾名?’
疑惑的允熥忙翻開他的經義卷子,把三個人批閱的副本都看了一遍後自言自語道:“怪不得,三個一百分,準是這些人捨不得他如此才華,又不喜歡他的策論,所以給他排到了貢士最後幾名。”
允熥很想就此把他改成會試第一,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若是把楊子榮定為會元,大臣們馬上就會發現他的真實想法,這是文官們所不能接受的,允熥也只能暫時忍耐。
‘不過,過些日子就是殿試了,殿試的時候所有的策論卷子都是我自己來看,也可以不公開。就算到時候楊子榮的殿試策論寫的不盡如人意,也可以以他為狀元嘛。’允熥想著。
心中算計已定的允熥對已經泡好了茶的王喜說道:“你出宮,將這次會試的閱卷官都叫過來,並且讓他們帶上所有的試卷。”
王喜應諾退下。
允熥這時也鬆了一口氣,剛才感覺不到的飢餓感湧上來,招呼黃路他們進來,返回坤寧宮用膳去了。
但是即使是在用膳的時候,允熥一想起楊子榮,也很高興,臉上自然而然的就顯露了出來。惹得熙瑤有些驚訝的說道:“夫君,這是怎麼了?”
允熥因為一直找不到一個可以分享這份喜悅的人,聽到熙瑤的話之後高興的說道:“今日下午看會試考生們的卷子,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人才。”
聽了允熥的話,熙瑤笑道:“那恭賀夫君了,又發現了英才輔佐。”
用過了晚膳,允熥返回乾清宮等著。又過了一會兒,允熥傳來的閱卷官們都到了。
等他們行禮完畢,允熥拿出七份試卷,對他們說道:“這幾人的卷子,朕看著不行!你們將之後幾名考生補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