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二月初三,是講武堂開學的日子。允熥雖然最近因為選誰當閱卷官的事情很煩,但是仍然參加了開學儀式。
在講武堂副校長金純講話的時候,允熥看著下面的一張張年輕的臉,不禁想起了自己剛剛成立講武堂的時候那些熟悉的人。
郭威、於暉、耿富、佟永、陳庭、秦松,這都是講武堂的第一批學生,也都是自己最初在軍中收攏的軍中人才。可惜在徵漠北之戰中郭威、於暉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戰死了,耿富雖然活了下來,可是也丟了一條胳膊。
允熥又聯想到了大明曆次征戰殘疾了的、那些自己或者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對於這些人來說,戰死倒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反而殘疾的話會成為家裡極大的拖累。
允熥於是決定:‘一定要給他們一條出路。’
參加完開學儀式後允熥返回宮中。此時已是午時,四輔官已經用飯去了,允熥讓夏原吉把四輔官批閱的奏摺送過來批答,順口問了問今日都有什麼事情。
夏原吉說道:“陛下,今日禮部的陳尚書本欲入宮,請陛下定下出題官與閱卷官的人選。臣告知其陛下今日不在宮中,陳尚書請臣告知陛下此事。”
夏原吉本以為允熥會馬上做出決斷吩咐到底以誰為出題官和閱卷官,可是允熥卻似乎沒有聽到他的話一般,說道:“擬旨,升上元縣縣令黃淮為應天府尹。”
夏原吉滿心不解的在一旁草擬聖旨,經允熥看過加蓋大印之後送至通政司。
之後允熥又思考了一會兒不知道什麼事情,才說道:“你剛才說陳迪想知道閱卷官和出題官的人選是吧。”
允熥又思考了一會兒說道:“解縉最近接任了冬輔官,又有編寫《元史》之事,恐怕沒有時間。”
“出題官,就以禮部尚書陳迪、侍郎董倫二人為之,出經義題。”
“閱卷官,”允熥說道這裡,抬頭對夏原吉笑道:“你可有心思去當閱卷官?”
“臣為閱卷官?”夏原吉一時有些不可置信,本想推辭,但是想起來允熥對身邊親近的人比較直接,多半不是調侃而是真的在問他願不願意去當閱卷官,所以把要脫口而出的話嚥了回去,躬身說道:“臣想去。”
他怎麼可能不願意,這可是科舉考試的閱卷官,雖然不可能與之前的主考官、副主考官相提並論,但是作為閱卷之人,也算是半個座師。
允熥當然明白他的心思,笑了笑,說道:“既然如此,就以你,蘇友學、……十人為策論閱卷官。”
“以翰林院魯士元、……十人為經義閱卷官。”
“以上所有人,得到訊息之後馬上搬去貢院,不得耽誤。”
允熥又轉過頭對夏原吉說道:“你和蘇友學就不必了,不過也搬到皇城之中。”
夏原吉躬身說道:“臣領旨。”頓了頓,又說道:“陛下,這策論題?”
“由朕親自出策論題。”允熥說道。
然後允熥又不知道想到了什麼,說道:“你把李波叫來。”
夏原吉領命退下。
他先是按照慣例,找來皇宮的侍衛,找了二十個皇宮侍衛,讓他們每人去通知一名出題官或者閱卷官,然後對李波說道:“李侍衛,陛下要見你。”
李波跟隨夏原吉來到允熥所在的宮殿時,允熥正在批答奏摺,李波和夏原吉就站在一旁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