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 (2 / 2)

陳迪又愣了半晌說道:“陛下,若無主考官,那麼若是最後各位閱卷官對於錄取誰不錄取誰有異議怎麼辦?另外,錄取的考生如何排名?”

古代科舉考試主考官最重要的兩項權力,一是在同考官對榜末幾人錄取誰有爭議時可以一錘定音,二是在排名的時候可以起主導作用。主考官之所以在明清兩代被貢士稱之為座師,成為無數在朝官員想要負責的一項差事,就是源自於這兩項權力。

允熥卻說道:“朕也知道這兩個問題,所以朕決定改變閱卷模式。”

“仍然設立十位閱卷官,只是將此前的同考官改名為閱卷官。不,設立二十位閱卷官,其中十人只負責評定經義,另外十人只負責評定策論。每篇文章仍然需要三人評定。但是評定的模式改變。”

“之前只是將試卷評為幾等,差別不大。今後設立百分制,以九十到一百分為原一等,八十到九十分為原二等,以此類推。”

“並且為了防止出現平分,不許打整分,也就是不許打出九十、八十等分數。滿分除外。”

“每個人的分數為經義、策論總共六位閱卷官評定的分數之和,以總分排名。若是仍然出現平分,就尋找第四位閱卷官為這幾份平分的試卷評定。”

“若是三位閱卷官評定的分數差距二十分以上,則責令重新評定。”

如果說允熥改變考試內容是為了提倡新思想,促進文化思想方面的進步,那麼改變會試的考試形式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權力、削減主考官的影響了。

歷史上會試主考官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數曾經擔任主考官的官員以此為憑藉組建了自己的政治勢力,成為政壇上的重要人物。以至於到了大明後期所有有資格的官員都要爭奪會試主考官的位置,而能夠擔任這個官職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成為內閣大學士。

宋太宗趙光義設立殿試的初衷根本沒有實現,因為殿試並不刷人,所以根本沒有進士自認為天子門生,大家都是認會試主考官為老師。甚至少數會試名次高而殿試名次靠後的人還會對皇帝有所不滿。

允熥知道當官的拉幫結派不可避免,但是這樣以會試主考官為主的拉幫結派他不能接受,決定徹底讓某些人想透過當會試主考官拉幫結派的夢想破滅。

在場的眾位官員仔細思考了以後發現,允熥的辦法確實也可以解決錄取問題和排名問題,雖然也有一些小問題,但是都可以解決。

但是,難道從唐代開始出現的科舉主考官這一職位就要從此成為歷史了?眾人都有些難以接受。

尤其是現在擔任禮部尚書的陳迪,他本來是本次會試最有可能擔任主考官的人,可是現在這就成了泡影。

偏偏大家還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反對允熥。允熥提出的方案完全可行,雖然需要使用到的官員更多,但是大明雖然地方上官員很少,中央朝廷混飯吃的卻很多,根本不愁臨時差遣的官員。

並且允熥改革考試形式、取消主考官的目的他們也都隱隱約約的想到了,那麼更不敢出言反對了。

陳迪經過艱難的思考,最後躬身說道:“臣遵旨。”

允熥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夏原吉擬旨,向京城各衙門宣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