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羅貫中沉吟了一會兒,最後還是說道:“恐怕,還差一些。”
“那,羅先生你親自動筆,寫這個《大明英烈》如何?”
羅貫中有些苦澀,又有些遺憾的說道:“陛下,草民今年已經六十六了,雖然還拿得動筆,可是萬一寫到一半……,這可不是幾年之內能夠寫完的。草民當年寫《三國演義》,先後寫了五年,之後的十幾年又多次刪改才有了後來的《三國演義》,恐怕草民沒有時間寫完這個《大明英烈》了。”
他當然也願意自己再留下一本傳世之作。羅貫中有預感,這個《大明英烈》如果文筆足夠,將來一定是比他的《三國演義》更加出名的作品。可惜,他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了。他不認為自己這一二年就會死,可是也不認為自己還有十年的時間來精雕細琢這部作品。
允熥聽了他的話,心下十分遺憾。即使在整個華夏曆史的橫軸之中比較,羅貫中也是最為才華橫溢的作家之一,可惜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了。
允熥有些意興闌珊的說道:“那就把吳玉朝寫的《大明英烈》,不管現在寫了多少了,給朕送到宮裡來,朕看一看。”
羅貫中答應道:“是,陛下。”不過他看著允熥的表情,又想:‘自己是真的沒有時間寫這一部《大明英烈》了嗎?’
允熥說完了有關《大明英烈》的事情,有些情緒低落。不過他過了一會又重新振作起了精神,他還有事情沒有說完。
此時經過眾位文人的狼吞虎嚥,桌上的菜已經不多了,大多數人都吃飽了。允熥見此,決定宣佈最後的事情。
允熥咳嗽了一聲,讓他們都意識到自己有話要說、把目光都投過來之後說道:“朕已經決定,設立文宣司,品級為正五品,主官為司正,以羅貫中為司正,主管教化大明普通百姓,不過事情仍然與你們現在所做的一模一樣。”
他們又興奮起來。既然羅貫中當了司正,他們多半也有一個官坐。而且他們不僅當了官,還是因為自己喜愛的工作當了官,當然更加高興。
這時有人問道:“陛下,這個文宣司到底歸哪個衙門管?”
這一點挺重要。依照名目來說,像是要歸禮部。但是禮部和翰林院一樣,是老學究的主要集中地,他們這些人絕對不會受待見,各個方面恐怕都會被限制。
他們數來數去,覺得京裡的衙門最好的就是通政司。通政司沒有什麼實權,所以主官應該也不敢得罪這個允熥欽點設立的小衙門。
但是允熥最後的決定卻讓他們大吃一驚。“朕決定,將文宣司劃歸中軍都督府管轄,與軍醫司一樣,由斷事官陳性善主管。”
允熥當然不會隨意安排。陳性善是他的絕對親信,中軍都督府裡又不存在那些對於戲曲充滿偏見的人,允熥可以放心的將文宣司交給陳性善。
之後允熥又與他們說了一些事情,眼看著時候不早了,讓王喜送他們出宮,自己起身去了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