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第二天朱棣帶兵北撤,想要撤回北平,來日再戰。
朱棣的行動是很快的,他手下計程車兵雖然剛剛得知自己已經成了反賊軍心不穩,但是既然是回家大家還是很有熱情,僅僅只用了一日就撤離山東,回到了菏北駐紮在了安陵鎮。
但是就在安陵鎮朱棣得知了一個噩耗:徐暉祖率領的大軍已經到了景縣,就在他們的東邊,並且軍隊總人數絕對在五萬之上,比他們的軍隊人數要多!
朱棣知道,他的這個大舅子,當然現在也是允熥的大舅子,是很有本事的,之前雖然從未單獨領兵出戰,但是朱棣實在是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徐暉祖自己指揮失誤上。
朱棣領兵繼續北上,同時為了防止徐暉祖的進攻讓大軍排成了大陣行軍,雖然保證了安全但是卻犧牲了速度。之後朱棣又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在十一月初一過了東光縣,在這一日來到了泊頭鎮駐紮下來。這一路上,徐暉祖竟然只是讓騎兵遠遠的吊著,沒有進攻。
晚上,朱棣與手下的武將開會的時候十分不解地說道:“為何徐暉祖一直沒有派兵進攻,而是隻是派出了騎兵遠遠的吊著?”
朱能說道:“是為了等待後邊的援軍吧。徐暉祖手上不過大約六萬人,殿下手中也有四萬多人,殿下又是久在邊關屢次出征蒙古,真要是大軍開戰徐暉祖未必是殿下的對手,徐暉祖自己大概也知道,所以一直等著後邊的援軍。”
道衍說道:“貧僧的見解與朱將軍類同。並且,殿下為何不想辦法勸說徐暉祖投向殿下?殿下的王妃可是徐暉祖的長姐,殿下與徐暉祖的交情也不錯,為何不試著勸降他?就算是不成功,也沒什麼,說不定還能離間陛下與徐暉祖的關係,讓陛下調換大將。”
朱棣說道:“若真是在等著後邊的援軍,他就算不與我大戰,也應該靈活使用騎兵,給我們造成更大的麻煩才對。現在咱們手下的騎兵與他們差不多,他完全可以使用騎兵造成更大的麻煩。”
“至於勸降徐暉祖,這就不必提了,不會有用的。徐暉祖死忠於陛下,絕對不可能投向我們。”
“至於離間,就更不可能了。我也是剛剛知道,陛下迎娶了魏國公府的小縣主為妃,已經徹底消除了君臣之間的隔閡,從他放心大膽的以徐暉祖來統帥這十幾萬大軍就可以看出陛下十分信任徐暉祖,離間之計不會有用的。”
聽了朱棣的話,譚淵遲疑著說道:“那,接下來我們怎麼辦?”
朱棣說道:“不管徐暉祖為何沒有進攻,咱們的計劃都不變,就是全力返回北平。”
但是第二天,朱棣打算帶兵繼續返回的北平的時候,他昨日派出去的探馬卻帶來了讓他目瞪口呆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