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這一天伴晚沒有批完摺子就返回了後宮,因為他今日要為文垣過生日。
文垣出生在朱元璋的忌日,自然是不能選在當日過生日的。要說小孩子的生日古代也不太重視,不過也成;但是第一個生日特殊,所以熙瑤在與允熥商議之後就挪到三日之後來過。
不過當熙瑤提出要抓周的時候被允熥否決了。抓周其實沒有什麼用處,小孩子都喜歡顏色鮮豔的東西,賈寶玉抓周的時候抓脂粉什麼的是很正常的。所以允熥覺得即使是抓周也應該以顏色分類,來看孩子視覺是不是正常。
但是這和傳統相違背,允熥又沒有辦法證明他說的是對的,文垣又是皇太子,萬一抓了什麼不合適的東西問題就大了,所以乾脆不抓周。
熙瑤有可能是想到了後一點,所以也沒有堅持。倒是寶慶說道:“文垣不抓周了嗎?男孩子不是都要抓周嗎?”
熙瑤笑道:“也不是都要抓周的,那都是民間的辦法,咱們皇家與民間不同。”
寶慶本來還想說自己還看到過允炆的長子抓周的,但是她看了看允熥的表情,還是沒有說出來。
允熙看來也想說什麼的,不過被允熞暗地裡拉了一下也就不說話了。
第二天允熥正式下旨,要在這兩個月為朱楹準備婚禮,並且讓欽天監選吉日。欽天監馬上選定了六月二十七日為良辰吉日,於是為朱楹的婚禮準備馬不停蹄的開始了。
朱楹的母親還在,不過這樣的事情沒有一個太妃出面操持的道理,太后還差不多。可是現在又沒有太后,只比朱楹大兩歲的熙瑤只能出面操持。雖然很多事情熙瑤為了不落埋怨都實際上讓朱楹的母親來決定,但是還是忙的人仰馬翻。
允熥也不輕鬆。兩個多月之前下發的《舉賢令》的大規模回應終於來了,允熥這次將舉賢的範圍擴大到了縣一級,雖然有很多限制,比如必須是到任一年以上的知縣,並且只允許舉薦現在任官地的賢才,可是還是擋不住知縣們的熱情。
各地的地方官還有京官上了海量的奏摺推薦了海量的‘人才’,允熥每日批答完了辦事的摺子之後剩下的時間都用來看這些舉薦的摺子了。
允熥會簡略的看一看他的生平,覺得差不多就任命為七品以下或者未入流的官員。反正允熥後來統計了一下一共也就是幾千人,大明要想加強對於民間的控制幾千人撒到全國也沒有多少人。
至於覺得不入流的官員是屈才不幹的,允熥是不會伺候這樣的大爺的。就算你是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也得從基層幹起,狄仁傑不是還幹過小吏?
三品往上的官員推薦的人才,允熥就提起了一點重視,這個層次的官員都是還重視臉面的,舉薦的人才都是有真才實料的,所以允熥得提起更多的重視,親自面試了不少。
這還真就被他發現了一個英才。武進人陳濟,不僅飽讀詩書,而且觀點並不刻板,與允熥聊的很好。
另外允熥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為了迎合自己還是就是這麼認為的,對於周禮與漢禮很推崇。不過不管他是真的這樣以為還是裝的,現在允熥為了更好的推行自己的政策是來著不拒,所以最終暫時安排了中書舍人的位置。
但是允熥所期盼的真正要尋找的那一型別的人卻一直沒有人推薦。允熥從五月初看到五月底,都快要失去希望的時候,終於在廣西的一個知縣的舉薦奏摺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人。
奏摺上寫到:“臣蒼梧縣知縣,舉薦蒼梧人張碳。此人文武雙全,有秀才功名,又曾率領村民打退來犯之夷民。又為人強力,寬大信人,……。是以臣舉薦之。”
允熥馬上宣旨傳張碳進京。雖然按照一般情況張碳得過兩個月之後才能到京,但是允熥已經開始想著這件事了。
‘張碳到底能不能合自己的要求?要不要提前預備著?但是這麼一個人不好找,現在只有這一個人合適。徐暉祖等人倒是也符合要求,但是身份太高也不能執行這樣的任務。’允熥胡亂想著。
不過多想也無益,允熥暫時把這件事情放到一旁。
允熥想起了自己之前被一個偶然的事情打斷的到講武堂視察的過程,這段時間以來事情太多允熥都把去講武堂看看的事情給忘了,今日忽然想了起來,於是決定出宮去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