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這一番話一出,鳳陽出來的人就沒有意見了,反而還覺得允熥照顧老家。
允熥心中是有謀劃的,倒不是照顧老家,而是限制江浙一帶。
江浙一帶在可見的未來都會是大明的經濟中心——就算是把首都遷走,長三角也比京津冀有活力多了。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特別是允熥注重海外貿易,未來一定會有跨越政商兩屆的勢力妄圖憑藉強大的經濟基礎操控朝政。
所以允熥必須限制江浙一帶的官員。歷史上分了南北榜,但是江浙一帶的官員在南榜之中獨佔鰲頭,只有茳西還能與他們抗衡,但是最後同流合汙了,所以最後臭名昭著的東林黨操控了政局。
當然,最後不合大明統治利益的東林黨之所以能夠操控政局,還與首都在北方對於江浙一帶的輿論導向和經濟控制不力有關。可是雖然現在首都還在江南,卻也不能掉以輕心。
允熥在科舉的名額中透過分省錄取,以及把江北獨立劃省,讓江浙一帶的科舉錄取名額只有二十三個,雖然也不少了,但是相對於此時江浙一帶超過兩千五百萬的人口來說,已經很少了。
允熥之後還會有其他的措施,來限制江浙一帶的人,以保證對於朝堂的最高程度的掌控。
之後允熥又去了一次國子監,既是去看看有沒有什麼賢才,也是告知國子監的祭酒徐宗實,以後選取國子監的監生,也要按照科舉的名額比例來選取。
此時大明的官場上還不是科舉一家獨大,白身為官的人雖然越來越少,但是國子監出身為官的還很多,官位也都不低,還可以與科舉相抗衡。
允熥不希望科舉一家獨大,所以對於國子監也是很重視的。今日來巡視國子監,在說完了事情以後,允熥問國子監祭酒徐宗實道:“現在國子監可有人才推舉?”
徐宗實答道:“怎麼沒有!現在有一人,名叫陳壽,十分有本事,臣向陛下舉薦。”
允熥說道:“把他叫過來。”
不一會兒,一個大約三十歲左右的人走進來跪下說道:“學生陳壽見過陛下。”
允熥看了他一眼,長得好不錯,並且看得出是會武的,心下就滿意起來了。允熥隨後將他叫起來,細細問了問,得知他還有秀才功名,問他問題又基本都能回答上來,心裡覺得滿意。
允熥於是放鬆的笑道:“令尊給你起名為陳壽,是希望你與三國時期的陳壽一樣青史留名吧。”
陳壽說道:“陛下,學生的父親不知道三國之時還有一個叫做陳壽的人,是因為家祖、叔祖年紀輕輕就早早的過世,所以家父給學生起名陳壽,希望能夠長命百歲。”
允熥感覺有些尷尬,只是隨便說了一句話就觸碰到了人家的隱私,還是不太好的事情,要是允熥自己被問到這樣的事情估計已經在心裡罵開了。
但是允熥身為皇帝又不能道歉,即使他道歉估計也只是會讓陳壽更加驚恐,所以允熥說道:“你出來到國子監上學幾年了?”
陳壽說道:“回稟陛下,已經五年了。”
允熥接著說道:“可曾回過家?”
陳壽說道:“不曾。”
允熥於是說道:“那朕許你三個月的假期,回鄉探親。你家是湖廣隨縣人,三個月應該夠了。”
“現在朕就讓徐祭酒許你畢業。朕以你為中書舍人,等你回來之後就入宮上任。”
陳壽非常高興的跪下說道:“臣謝主隆恩。”假期可不是每個大臣都能得到的,除了喪假以外,所以陳壽對於自己能放假回家看看很高興。
允熥要不是覺得自己方才說的話不妥,想要安撫一下陳壽,他才不會許假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