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走了以後,允熥除了對於封國能不能順利的擔心以外,同時也有對於兩個叔叔一個弟弟離開京城的惆悵。朱松還罷了,朱楩與尚炳和允熥的感情都不錯。尤其是尚炳,允熥基本上與他可以算是一起長大的,感情非常好,在多數的皇族之上,允熥彷彿覺得在京的親王少了一半。
不過允熥馬上就舒緩過來了。除了在京城還有其他與允熥交好的兄弟以外,還有無數的事情在等他處理呢,他也沒有多少時間惆悵。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因為追封、加封與送封國國君歸國兒而耽誤的派使者去南洋滿者伯夷國的事情了。
此時已經是三月份了,過了清明節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也是活動軍隊的好時候了。不過允熥自然是不會現在就派兵打仗去打仗的。除了要在南洋藩國之中維持天朝上國的形象、必須先禮後兵以外,馬上就是春耕的時候了,不是,春耕已經開始了。大多數衛所兵還要種地,此時打仗就耽誤今年的種地了。
允熥自然是覺得組建一部分職業兵,平時小仗都使用職業兵比較好,也有心進行軍制改革;但是允熥覺得現在他即位時間還短,對於軍隊的掌控力度還小,很害怕自己的改革被別人利用、抵制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決定還是再過幾年再說,現在先湊合著用,反正此時衛所並未朽壞。
並且糧食收穫了之後的時節,因為南洋地區氣候暖和,所以秋冬季節正好是適合從溫帶過去的大明官兵打仗的好時候,當年十一區就是在冬天開始的南洋攻略。夏末調集軍隊,秋季出動打仗,過年之前大多數軍隊返回,這就是允熥的計劃。
當然,這是指的陸師,水師基本上沒有田地,平時除了俸祿與繳獲,就是出海的時候打漁了,所以可以提前出動。正好先消滅滿者伯夷國的水師,取得制海權,然後陸師在運送到三佛齊內打仗。
當然現在首先要乾的,就是派出使者隨同施進卿返回三佛齊,然後出使滿者伯夷國宣佈大明的聖旨,然後如果滿者伯夷國不遵從再說其他的事情。
允熥於是挑了一天,宣選定的出使滿者伯夷國的使者行人司司正楊載覲見。
這一日是三月初七,楊載行走在從乾清門到乾清宮的短短的路上,頗有些激動。楊載其實是老使者了,從洪武中期開始就出使藩國,先後去過十一區、安南、占城等國,經驗豐富。
但是因為大明對於外交併不怎麼重視,所以這些使者的地位也不高,楊載雖然也是進過皇宮的,但是從未與皇帝單獨說話。朱元璋多數時候都是正在幹著什麼,突然要幹什麼,然後命禮部準備出使並且選定人選,然後要是朱元璋心情上來了,叫使者說兩句話;沒有心情的時候,就是讓禮部代傳命令就罷了。
所以楊載對於允熥單獨接見他十分激動。
到了乾清宮大殿之外,帶著楊載進來的宦官趕忙去通傳。過了沒一會兒,小宦官走了出來說道:“楊司正,陛下召見你。”
陪同楊載一起來的禮部主客司郎中楊本輕聲嘀咕道:“這麼快!看來陛下對於滿者伯夷國的事情很重視啊!”不過楊載並未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