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見完了何福與宋晟,除了去年就已經出發去了東北的遼東都司都指揮同知、鐵嶺衛指揮使兼任英國左相張數,其餘的三名右相也是要見的。
卓敬這半年多以來一直都是擔任中書舍人,實際上承擔了冬輔官的部分職責,以彌補陳性善兼職過多有些時候無法來乾清宮做事的情況。
不過現在陳性善已經不再擔任冬輔官了,由齊泰接任。並且還有許多中書舍人,允熥這半年以來也大概瞭解了這些中書舍人,倒是不必擔心無可以信任的人處理政事的問題。
允熥與卓敬也熟,不需要特意囑咐什麼。
至於黃觀與高翔,因為初期也沒有太多的民政,所以允熥雖然要接見一下表示重視,但是其實也沒有太多可以說的,只是抽時間召見了一下囑咐他們不要干涉打仗就可以了。
至於制衡封藩國君的任務,那是允熥為以後長遠考慮的,現在同心協力還來不及,何況互相扯後腿?所以允熥只是在程式上規定了王相有凡事都要過手的權力,並未讓他們現在就開始制衡。
之後允熥就在欽天監選定的合適的時候送別了尚炳、朱楩、朱松三人。
送別當天,允熥在規定的前置流程走完了以後,看著面前的兩個叔叔一個弟弟,抑制不住的想要囑咐些什麼,但是又不知道還有什麼要囑咐的。
這麼長的時候,能想到的問題,允熥與他們都已經想過了,還反覆找在當地為官或者打仗的官員瞭解當地的情況,更不必提朱楩本身之前就在雲南待過三年時間。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囑咐的東西了。
允熥知道,是因為他還是不放心才想要說些什麼的。自從漢武帝以來,華夏已經有一千多年沒有正式的親藩藩國了,允熥實在是害怕出現意料不到的問題。
不過允熥也知道,計劃與實際執行必然存在差距,出現問題才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擔心也沒用。
允熥最後叮囑道:“以後雖然國有大小,但是你們也是一國之君了,要有一國之君的覺悟,遇到事情不要推卸。你們要成為封國的主心骨,不管任何事情,絕對不能表現出任何的慌亂,更不能猶豫不決。……”
允熥囑咐完這些話,履行剩餘的程式,完成了送藩王去封地的程式,把兩個叔叔一個弟弟送走了。
尚炳、朱楩與朱松之前都是很高興能夠有相對獨立的封國的,但是此時也有些惶恐,害怕自己管理不好封國。但是事已至此,也不能退縮了,他們對允熥行了最後一禮,帶著自己的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離開了京城。
允熥任命的左右王相也是對允熥行禮之後跟著自己的國君一起走了。
在他們走了以後,允熥又在原地看了一會兒,然後才返回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