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隨著允熥當了皇帝,他說過的話每一句都有人打聽,所以在京城的官員大多數都知道允熥不信什麼人質。
就是宋晟與何福在京裡的時候太短,所以不知道。不過宋晟的長子宋瑄在京裡待得時候也不短了,也是知道的,倒是不至於誤會。
順便說一句,《三國演義》因為允熥很喜歡看,並且按照《三國志》改編以後可以作為刪減版加翻譯版加故事版的《三國志》來看,所以現在京城裡邊大小官員都是人手一本甚至人手好幾本,就連一般的富戶也喜歡家中藏一本。
並且這個愛好還在慢慢的向京城之外傳播,因此《三國演義》已經賣出去十幾萬本了,即使是當初雕的銅活字估計差不多也可以回本了,銷量僅次於科舉考試的官方指定用書,羅貫中每天走路都是喜氣洋洋的。
歷史上這個時候羅貫中本來已經病入膏肓離死不遠了,但是現在看著身體好著呢,絲毫沒有病態,每日還根據《大誥》上的典型案例寫著普法的戲曲,為大明的法治社會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
何福回到家與妻子徐氏說話。坐了沒多久,就聽到小廝來通報說:“老爺,顧成大人來了。”
何福馬上出門迎接。顧成見到何福,寒暄幾句,何福假裝抱怨道:“我都到京城幾日了,你們這些舊友竟然一個也沒來拜訪我,真是讓我傷心啊!”何福與顧成之前都在西南為武將,關係是很親近的。
顧成打了他一拳,說道:“你還在我面前裝什麼裝?你可不是調到了京城。京城裡邊誰不知道你是岷國的王相了,前途無量的。”
“既然你還是外差,又是這麼重要的外差,我們怎麼敢在陛下接見你之前就來拜訪你?”
何福也知道顧成說的是正理,也不在說話。說起來,還是現在是允熥為帝,對於文武百官的威懾力比朱元璋低得多,要不然,剛才的那一番對話他們都不敢說出口,即使是在自己家裡。
然後他們走進客廳說話。顧成比何福大不少,今年已經六十了,不過身子還是很硬朗。
二人一邊喝酒,一邊聊了聊京城的事情,特別是何福打聽允熥的事情。顧成是洪武三十年會的京城,現在已經一年多了,又與何福交好,所以何福向他打聽。
顧成就小心翼翼的說了允熥的一些行事方式,比如對下寬厚,熟知民情,比較平易近人等等優點。
當然既然是好友問,缺點自然也是要說的。對於官員來說,允熥對於官員的欺瞞容忍度低、對於官員要糊弄他容忍度低、執拗等等都是缺點。不過與武將的關係不大,所以武將們普遍對於允熥的感官不錯。
顧成順便提起了允熥說過的一些話。其他的何福聽過就算了,但是聽到允熥說起劉邦扔孩子的事情就注意了起來。
何福並不認識字,自然沒有看過《史記》。但是他喜好聽書看戲,雖然關於劉邦的戲中間沒有這一段,但是他還是知道劉邦這個人的。聽到允熥拿出劉邦來說事說明自己並不相信質子這回事,方知自己是誤會了允熥的意思。
他又細細思索,覺得允熥是有提拔他們家的意思,頓時就覺得不好意思起來:自己竟然誤會了皇帝的意思,真是罪該萬死!
顧成與他很熟,所以見到他面色稍微有點兒變化就問怎麼了。何福自然是不能實話實說的,就說是擔心自己不在京城,自家的大兒子也十七了,該說親了,但是自己不在恐怕難找一個好親事。
顧成馬上說道:“要是兄弟你信得過我,我給你找親事。當然,相看還是弟妹相看,也會去信問你的意思。”
何福當然不會不信他,所以就說道:“既然如此,我就拜託老哥哥了。”
顧成當然是拍胸脯的答應著。然後二人又說了些話,顧成就告辭離去了。走的時候他們雖然酒量不小,但是也都有些喝多了,顧成的隨從不敢讓顧成騎馬回去,找了車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