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公府,此時在後院下人所在的地方,李家的大管家朗聲說道:“,咱們家老爺固然不忍行此事,但是咱們做下人的豈能不為主家著想?”
“多了輸血之法,在戰場之上就等同於創傷之後多了一條命,咱們家主家是武將,說不定哪天又上了戰場,輸血之法是必不可少的。”
“大少爺也擔心老爺,所以瞞著大老爺私下裡許諾:‘凡是願意受血的,一人賞賜五十貫錢;因此死了的,老父母、妻兒曹國公府養一輩子,兒子長大以後府裡安排好差事;落下病的,府裡也養一輩子,兒子長大以後府裡也安排好差事。’”
下邊的僕人們雖然並未大聲議論,但是一個個都用莫名的表情看著大管家:你丫以為我們不知道大老爺是什麼人嗎?大少爺瞞著大老爺私下裡有這樣的許諾,怎麼可能!
不過就算是猜出了是李景隆在背後虛偽的指使這件事情,並不代表僕人們就一定不會願意成為李景隆的移動血庫的。
不少人都在掂量,尤其是因為種種後天的原因身體不好的。跟隨李文忠、李景隆父子上過戰場受傷的那李家肯定得養著的,但是因為其他的緣故腿腳有問題的,都在思量。
不一會兒,一個右腳因為傷到了筋而幹不了重活兒只能憑藉著父子兩代在曹國公府服侍而留在府裡的人就站出來說道:“我願輸血。”
隨後又有人陸續站出來,不過人數不多,畢竟後天傷殘的人也不算多,比例最大的戰場傷殘人士還基本沒有站出來的。
李家大管家對於站出來的這些人都好言撫慰,並且李景隆的長子李唐邦也出來安撫他們。
不過李家大管家還是再心中想到:‘人還是太少,多半還需稟報大老爺去軍中找人。軍中殘疾之人不少,而朝廷的撫卹也不多;並且殘疾之人不僅無法再上戰場打仗,就是家裡的活計也多半乾不了,要是有這麼一個減輕家裡負擔的事情,多半是願意的。’
=======================================================
從張溫詢問允熥輸血之事,讓輸血可行滿京城都知道開始,各家勳貴都在干與李景隆類似的事情,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會像李景隆那樣虛偽面對自己家的僕人還遮遮掩掩的。
比如常森,就非常直接的在家中的僕人中尋找,也不用管家背黑鍋。
京城四十八衛的殘疾軍人很快發現了自己竟然又有了派上用場的方式,並且各家對於這類人都是賞賜極厚,讓身體健全的人都心動了。要不是還有不小的可能直接死掉,估計會有不少的健全之人願意的。
之後有醫師提出:‘這不與滴血認親類似嘛!’然後大家恍然覺得父母與子女之見應該都是可以輸血而無問題的,大多數人家也因此改為了使用滴血相不相容的方式來確定是不是一樣的血液型別。
這導致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人們發現滴血認親是不靠譜的,因為有那麼多的完全不可能有血緣關係的人的血都容在了一起,這引發了華夏醫學界的大地震,也引起了大明百姓極大的驚訝和震動。
對於醫學界的地震在隨後的幾年之中傳遍了全國的大多數地方,不過對於民間的影響則延續了好長時間才傳遍全國。
允熥其實是也知道相容的血多半就是同型血的,但是允熥記得前世的時候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是即使是能融到一起的同型血,也會因為淋巴細胞的抗性和其他的問題導致生命危險,只有經過科學檢測才能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