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趙維應下,跟著父王上船。
等到船帆鼓動,船隊終於開動,趙維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要祭屈原。
......
——————————
趙維選擇的那條東渡路線,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其實並不算遠洋航行。
自中原海岸一路到日本,不算艱難,也早有前人踐行。
事實上,中原王朝與日本之間的聯絡,自南北朝時期就從未斷絕,甚至早就輕車熟路。
至於從日本再向東,一直到北美,趙維以為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其實則不然.。
只要沿著島嶼和海岸線航行,瞎子都能駛進白令海。
如果大宋船隊不願冒險,不想橫穿白令海,那麼時值夏季,大可以沿著後世俄羅斯的遠東海岸線航行,遲早能摸到白令海峽。
只要到了白令海峽,最窄處不足兩百里的對岸便是美洲大陸,就一條舢板都能飄過來。
當然,這樣一來,穩妥是穩妥,但路途卻是遠了不止一倍。
事實上,大宋船隊也不是走的這條穩妥路線,而是聽了趙維這個二把刀的,先是沿著日本三島東岸走,一直走到後世的千島群島。
趙維覺得差不多了,就建議改道向東。
結果,那些相公們還不如趙維,早就想往東跑了。
不是說東渡扶桑嗎?這一路向北,越走越冷,算個怎麼回事?
於是,大宋船隊一頭扎進太平洋,沒撞進白令海,卻是幸運的找到了一條捷徑。
只順著西南季風,飄了不到十天,就遇到了一個島嶼連著一個島嶼,再連著一個島嶼。
島上不但有淡水,而且還有成群成群的海豹。使得船隊根本不用擔心食物供給,隨便殺。
當然,還有當地土人,長的與蒙古蠻夷無異。
陸相公嚴重懷疑趙維帶錯了路,他們還沒出蒙元的控制範圍。
也不知道穿過了多少個島,到最後都已經不是島連著島了,是真正的陸地,一望無際的陸地。
趙維還奇怪呢,這特麼是哪啊?
按理來說,沒這麼快吧?
那可是太平洋啊!就一千多年前的小破船,沒個半年也得仨月吧?怎麼就......就特麼是陸地了?
船隊繼續沿海岸向南行駛,天氣也一天比一天變得溫暖。趙維實在心裡沒底了,便選了一處水深浪淺的天然港口靠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