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朱棣巡查後,硬說我小小縣令要造反?> 第八章 什麼是因地制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章 什麼是因地制宜? (1 / 2)

紀綱頓時感覺十分新奇。

“這比起京城那幫人所用的紅木雕花窗欄,和屋內晝夜不停燃燒的名貴香料,你們這裡的裝修,倒是十分新鮮省錢了。”

朱棣環顧四周,說道。

徐子麟一邊招呼別院的人上菜,一邊說道:“竹林是縣郊竹賢村的男女老少承包。我剛上任的時候,竹賢村窮的只剩下活人了,後來我改育了本地竹子的品種,大大提高了產量,竹賢村的後山也就開闢為竹林了。”

“承包?怎麼個承包法?”

朱棣知道,自己那個賢能太子朱高熾,對於實際的民生幾無瞭解,自己更是半生戎馬,從未低頭躬耕於民生制度,聽到徐子麟的說法,十分新奇。

徐子麟笑了笑,起身說道:“依我大明律法,土地皆屬國有,百姓分得田地耕種,上繳土地稅,還要上繳部分農作物,剩下的才能用於交換銀兩,對吧?”

朱棣點了點頭,這是自太祖起就實行的制度。

“但是我們新培育的竹子,卻不在繳稅名冊之中。而且,當今的律法有一個弊端。”

徐子麟壓低了聲音,這話他一個縣令可不好亂說,紀綱當即就站了起來。

“你說什麼?你是對我大明律法有什麼質疑和不滿嗎?”

紀綱臉色有些紅,朱棣趕緊擺了擺手,示意紀綱坐下。

紀綱有些憤憤,而朱棣卻面不改色。

他很好奇徐子麟的想法,他越來越覺得此人絕非籠中之物,區區縣令,實在有些屈才。

“這裡沒有外人,我絕不外傳,但說無妨。”

徐子麟也被紀綱的反應嚇了一跳,不過還是清清嗓子說道:“按大明律法,蓬萊縣所繳納的官糧官物都有定數,縣衙也按照人丁之數分給了縣內百姓以及下轄的村落,對吧?”

朱棣點頭,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或者說,他認為自家太子對這事的規定很合理。

李達卻搖了搖頭,“竹賢村背靠深山,面朝荒地,說是一毛不拔都不為過,按人丁分配,每年需要繳納的糧食至少有四百石。全村一年的口糧都沒有三百石,去哪裡準備這四百石糧食?”

“準備不出糧食,壯丁就要被拉去做徭役。壯丁本就不多,大部分都去做了徭役,誰來種地?土地本就貧瘠,剩些老弱婦孺可憐還要足蒸暑土氣勉強餬口,日復一日,民不聊生。”

李達忍不住感慨,若不是徐縣令上任進行了改革,只是死板執行律法,哪裡有如今蓬萊縣的繁榮?

朱棣如同被雷擊中一般,久久不能說話。

紀綱也沉默了。身為錦衣衛指揮官,他從不缺俸祿,家人一直衣食無憂,也不瞭解如此細節具體的內容。

徐子麟繼續說道:“所以我就實行了新的辦法,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朱棣重複了一遍,眼神中有一些迷茫。

迷茫就對了。徐子麟忍不住暗爽,當年他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

“很簡單的道理,一個縣總有土地肥沃或貧瘠之處,各村又有不同的實際情況,一刀切執行律法,民眾多有怨言。”

徐子麟繼續說道,“竹賢村收不上來水稻,它旁邊的村也種不出小麥來。執政的官員如果懶散怠政,必然會導致民眾生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