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麟一翻白眼。
“你懂個屁!這樣的韭……貴客,給誰誰不舔?”
別院的環境比朱棣先前去的乙字號雅廂環境還要更好些,一步一景,園林設計被徐子麟開發到了極致。
“這別院名叫引仙水榭,是我家老爺花了一年才設計出的絕美別院,一般是不做招待外賓用,今天完全是看重二位,才肯來引仙水榭一聚。”
李達完全繼承了徐子麟的商人話術,把紀綱哄得十分高興。
朱棣也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
即便是應天府,也是較為商業化的都市,沒有蓬萊縣外有極其精巧的商業設計、內有江南春色的古樸園林這般人間天堂。
“徐縣令,你們這裡做的當真不錯,不過,得十分耗費民脂民膏吧。”
朱棣作為大明天子,每當看到有享樂之徒,難免會有些不爽。
徐子麟卻一擺手,一行人邊走邊聊。
“那你可就想錯了。”
徐子麟指了指池塘之上的小木橋,“看到那邊的木橋了嗎?東市口有個叫楊阿婆的獨居老人,李達小時候還吃過她做的饃饃。之前她堆積的茅草失火,我和李達正好在場,趕緊叫了人幫忙滅火,李達還從火場把楊阿婆背出來了。”
“六年前,聽說我們要重新設計縣衙,她親自拖了一車的廢棄的木料和破舊的傢俱,當作感謝。我們將這些物品進行加工處理,你現在看到的這座木橋,就是楊阿婆捐贈的木料所制,製成後,我們還邀請了楊阿婆來這裡走走逛逛。”
朱棣十分驚訝,“你親自去滅火?”
徐子麟頗為不解,“對啊,我路過,看到起火,不幫忙滅火難道乾站著嗎?”
朱棣和紀綱這下臉色都有些變了。
別說是京城的那些達官顯貴了,就算是普通的縣令、府司,但凡做了官,哪有願意無償無私、不懼危險去幫百姓的?
這個徐子麟,倒是真不一樣。
幾人穿過園林,到達了別院盡頭的小屋內。
雖然面積不大,但是裝修清新簡樸。
木地板紋路十分新奇,窗花是用竹子編成,有一股淡淡的竹香。
紀綱忍不住多看了一會。
眾人落座之際,徐子麟的下屬,一位文員端著紙筆走了過來。
“縣令大人,這是您要的合約。”
朱棣兩人沒見過這東西,一般大明百姓買賣易物,都是採用契的形式,靠抵押或買賣,沒聽過還有合約。
“好。兩位老爺,這就是我們蓬萊縣交易所用合約。無論是房屋租賃、貴重物品交易,都要使用合約。這合約一式三份,買賣雙方各一份,官府留存一份。唯有官府留存,合約才生效。”
這是徐子麟,在沒有電子化和照相機的年代裡,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朱棣接過合約,仔細檢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