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聽到我的話都神情古怪的看著我,“那地方可不是什麼好地,而且那邊已經快離開古城範圍了,你確定要去那邊?”封龍看了看天佑和子蒙一眼又古怪的看我一會,就打破了這僵局先開口道。
我知道封龍的意思畢竟空冥寺雖然是一座寺院,但幾乎可以說是古城的禁地之一,我這小縣城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就我知道的我老媽跟我幾個姑姑就從來沒離開過這個小縣城。
這就是林子雖小卻五臟俱全應有盡有,甚至連一座古剎寺院都有,古城的人很信鬼神之說,特別是舊時代,至於現在經濟發達了,很多人改變了看法,卻還是有些禁地是古城人不願踏足的。
古城禁地除了空冥寺外,還有一個昭宗府,最後一個便是以前整個龍州古城的古墳場三叉墳地了,三叉墳地位於古城西北位置,出古城以西七公里,從一處綿延的小道出城。
然後會經過兩個大型魚苗養殖場,哪裡有好幾個大型的魚塘再然後一直沿著小道出去就到了三叉墳場了,哪裡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空地,出了小道面對的就是一片巨大的空地,不應該說是墳堆。
一群一群看不到邊的墳堆從三叉墳場從入口處往裡面延伸,越往裡就越窄最後一點點縮小,整個三叉墳場版圖就是如一個巨大的三角形般,所以才叫三叉墳場。
三叉墳場從古城從存在到九十年代末一直都是古城人下葬埋死人的地方,上千年來哪裡都不知道下葬了多少死人就我知道的民國初期,我這邊有個大財主,姓譚,他家的大宅院,佔地就足足有兩千多畝。
你想想兩千多畝的大院子裡面所住的人口光想都可怕,換現在這麼的大地方都趕得上一個大學的校區了,而他家的祖墳從唐時期至民國死去的人都下葬在三叉墳地,光是他家的墳墓就有七八百座。
這還只是他家嫡系血脈的人,也就是族系另外的分支還不算,就他一家人就有這麼多死去的人下葬在那邊,再加上古城這上千年來所死去的人呢?
這麼算的話那三叉墳地那邊到底有多少埋在地下的死人就可想而知了,只不過到了九十年代末兩千年初因為要經濟大開發,新時代的政府也不再像以前那般信奉鬼神,就想廢地利用,便打起了三叉墳地的注意
當時的政府是打算先把墳地遷移出去,然後再在推平那邊,最後把空地以競標的方式投標出去,打算讓一些大型工廠跟企業進入到古城,好帶動整個古城的工業發展。
起初想法是好的不過古城的人卻不買賬,中國人最信風水的,而在風水上最忌諱的便是墳地,還是老一輩下葬的墳地,所以當政府來跟各個街道社群交涉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同意遷墳地。
但後來政府私底下做了手腳還是把墳地給競投了出去,也不知道政府用了什麼手段居然讓一部分的居民同意搬遷,不過後來才知道那是政府收了黑心錢,再用黑心錢去給打通一部分居民私底下給了一塊墓地好幾萬塊多出的補償。
然後再以小博大,有人帶了頭政府就好下手了,最後所有古城居民的墳墓都搬遷到了新的地址,不過我家的祖墳卻不在這邊,用我爺爺的話講,生不是古城人,死也不古城的鬼。
我們家以前是住在中越邊境上的一個小村莊裡面,後來我老爹參軍去打完中越戰爭回來後才全家人從村子遷到了古城來,不過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那時候我還沒出生。
我卻是地地道道的古城人從出生就一直在這兒長大,當然出去讀大學工作不算,這麼多年來我家的祖墳一直都還在那個村子裡面。
也正因為我家傳承下來的風水堪輿之術,註定我們家世世代代不會遷墳,因為我家墳地正好坐落在一條小龍脈之上,那是一條臥龍脈,龍脈分很多種,有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隱龍、騰龍、領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