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如今最重視的就是山南東道節度使的職位,這個職位在這個時代就屬於封疆大吏,還有領兵權。
如果將襄陽設為漢京,那麼這個山南東道節度使,會不會撤銷呢?
趙德昭將身上的其餘三把刀解了下來,遞給了身邊的石保興。“這是你二哥兒與崇訓他們的刀,你等他們回來給他們,我先回府去看看。”
正說著,卻見內侍吳監正帶著兩個小黃門從城門樓裡出來。“二哥兒,你可算回來了,官家吩咐,讓你回來就進宮去,如今天都快黑了。”
趙德昭道:“可有騎馬過來?”
“老奴坐馬車過來的。”
“走吧,我也累的不想再走路了。”
從鄭門到大梁門就有三里,進宮又有兩裡,趙德昭今日跑了六十公里,一步都不想走了。
一刻鐘後,馬車抵達了拱辰門,從這裡穿過御花園,到集英殿最近。
趙德昭剛到集英殿,就看到一群低品級的文武大臣從大殿內出來,每個人都臉上帶笑,向趙德昭拱手示意。
以前的時候,大臣們見到趙德昭都是平等相待,甚至帶點疏遠。
但從趙光義病重之後,他們對趙德昭的態度就親切了許多,但是像今日這樣客氣中帶著巴結,還是第一次。
趙德昭心裡如同明鏡,他們應該是要跟隨自己一起前往襄陽的大臣。
人群的最後是王溥,見到趙德昭回來,臉上帶笑,口氣卻有些不滿地說道:“二哥兒你乃皇子,居中排程即可,何必每日也在軍中勞累。”
趙德昭這個時候的氣色的確不好,跑了六十公里,任誰也好不了。
他也不爭辯,長揖行禮道:“見過諸位奉職。”
眾人紛紛回禮:“二哥兒客氣。”
“都指揮使客氣。”
“留守客氣。”
“節度使客氣。”
宋朝的官員稱呼混亂,也不能統稱叫大人,因為大人在宋朝是用來稱呼家中長輩的,明朝後期以後,才專門用來稱呼官員。
這些人有文臣,有武將,只有稱呼奉職才是正理。
而他們因為身份不同,對趙德昭的稱呼也比較混亂,十幾個人,就有四種稱呼。
王溥笑著拍了拍趙德昭的肩膀說道:“官家在等你,你先見過官家,我們稍後再談。”
聽到這句話,再看他的表情,趙德昭心中就有了猜測。“大人可是也要與我一同前往襄陽?”
王溥笑了笑,壓低了聲音道:“官家見我還能動彈,任了我為漢京府尹,協助二哥兒擴建漢京府。”
王溥原為丞相,罷相之後依舊有太傅的正一品官位。
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