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六十六章 平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六章 平衡 (1 / 4)

五代十國的國都,或者陪都,跟宋朝以後不是一回事。

宋朝是因為北方的威脅,不得不將整個國家的軍隊,都集中在黃河一帶,形成了一個虹吸的經濟帶。

開封府的發達,是建立在龐大的漕運,巨大的民生負擔上的。

明朝的中央集權,讓皇帝手中的權力得到了最大化,國都成為了集政治,經濟,軍事為一體的首都。

後世的滿清,新華夏,更是將中心城市的職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當然,虹吸效應也更嚇人。

但是在這個時候,國都的作用相對比較單一。

隋唐時期,偏隅一地的長安因為關中的水土流失,人口的增長,已經承擔不起一個首都的職能。

隋煬帝就遷都雒陽。變成了事實上的長安,雒陽,江都三個國都

唐朝時期,長安和雒陽就輪流作為國都。

宋朝初立,雖然因為前朝的原因,國都設立在開封府,但是此時的宋朝只是一個地方政權,開封府實際上承擔不起當國都的職能。

別的不說,開封府四周沒有山,易攻難守,當國都就需要大量的軍隊駐守。

只是因為趙匡胤要遷都,把開封府視為自己基礎的趙光義就把他給害死,然後趙光義就再也沒有提過遷都之事。

而他的後代,哪怕是硬著頭皮,也不提遷都,一直到皇帝妃子公主都被掠到東北為奴為娼。

如果976年,按照趙匡胤的意思遷都雒陽,還會不會如此被動?

這件事在後世趙德昭也分析過,如果國都在雒陽,金國絕對不能做到長驅直入。

哪怕國都依舊被攻佔,也會多耗費金國幾分力氣。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的推斷。

但不管怎麼說,逐漸將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轉移到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總比開封府要強。

雒陽現在雖然是西京,但實際上經歷了五代之後,那裡已經衰落的不成樣子,一個曾經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如今人口不足三十萬。

更主要的是,雒陽周邊的山林因為雒陽城屢次破壞,屢次重修,已經被砍伐一空。

周邊沒有山林,沒有木材,又沒有大型運輸器械,可以從外地運輸,雒陽城的重建,就格外艱難。

雖然雒陽城一圈都是山,適合當國都,可是現在大宋根本沒有財力物力重建。

趙匡胤設立漢京,雖然有些出人意料,但是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反對的。

因為朝代更迭太快,這些文武大臣們也想多條後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