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七十二章 教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二章 教派 (3 / 3)

但是,儒家善於改變,漢代的儒學,與唐代的儒學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他能根據時代變遷,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改變。

更主要的是,唐代的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科舉固然能打破門閥對知識的壟斷,對階級的壟斷,但是儒家學子們聯合起來,就能創造出一個不弱於佛家和道家的更強力教派。

他們壟斷學術,排除異己,成為不可不防的學術教派。

所以,我們要從一開始就分清楚,這三個教派的根基,思想,那些可用,那些不可用。

我華夏曆史淵源流長,根深蒂固,佛教傳到華夏的數百年間,實際上跟當初的佛教也完全不同,因為已經被我們同化。

據我所知,佛家的發源地迦毗羅衛國早已滅國,山南地帶已經都是印度教的天下,當地的佛教小乘教徒背井離鄉,藏入山林。

我華夏佛教近乎都是大乘教徒,這也是根據我華夏的國情做出的改變。

但即便是改變,也是在愚民,也是在浪費國力,必須要禁。

道家和道教,我們要分開來看,漢代的經驗告訴我們,道家思想作為個人追求,是值得推崇的,但是作為治理國家的思想,卻不中用。

道家注重個人思想的追求,缺少將所有人聯合在一起,形成向心力的手段……”

趙匡胤忍不住問道:“何為向心力?”

向心力分物理現象和社會現象,趙德昭用社會現象簡單介紹說:“就是一個群體,以某個人,某個思想為中心,然後團結一心,共同為了一個目標努力。

比如以朝廷,以爹爹為中心,為大宋肅清外敵,抵禦北方,有了目標,所有人才知道該怎麼做。”

趙匡胤點了點頭。“你繼續。”

“道家體系太多,這是大問題。每個體系都有自己的訴求,這造成了道家變成了眾多誰也不服誰的教派。

天下不能缺少教派,百姓的心中沒有了寄託,就會出大問題。但是如何引導百姓的信仰,是需要真正下一番功夫來研究和改善的。”

陳摶這個時候忍不住說道:“皇子是想讓老道來做這件事?”

趙德昭點了點頭道:“天下道教徒遍佈各地,不能齊心,跟佛教比起來,缺少手段。

大部分道徒習慣性地只管自己,不受外界干擾,被佛教逼到死角之後,就喜歡掀桌子。這隻會讓道教越來越危險,越來越難以控制。”

佛教和道教,如果不論掀桌子的能力,佛教比道教強太多了。

別的不說,光是佛教淨土宗搞出一個白蓮教,就把華夏禍害了一千年。

而且如今這個時代跟現代社會不一樣,那個時代人人都有自我認知,對世界,對人生,都有自己的定位。

可是現在呢?大部分人一輩子都難得出門兩百里,大部分人不識字,日出而勞,日落而歇。

他們沒有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對鬼神都十分信仰。

如果沒有教派,沒有寄託,他們會更無序。

既然必須要有教派,那麼哪個教派該扶持,就是皇帝說了算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