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信想要喊人,被趙光義連忙阻止。“無礙……緩緩就好了……”
陳從信拿起了桌上的水壺,給銀杏葉茶杯裡面又加上了一點熱水,遞給了趙光義。
趙光義擺了擺手,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這個小崽子,瞞過了我們所有人啊!……若說他毫無鋒芒,又怎能一刀砍下了以武力著稱的王三鐵!只有在我面前,他才表現的這麼人畜無害。”
陳從通道:“王三鐵乃都指揮使,一方大將,他被殺固然是自己作死,但文武大臣都擁護皇子,這就值得懷疑。
官家發配皇子去襄陽,怕也不是真的發配,而是另有所圖。
如今五百鐵匠,五百木匠都已經去了襄陽,根據眼線所報,如今襄陽大興土木,這可不是一個節度使應有的陣仗……”
陳從信不像程羽,賈琰他們,那兩位雖然是趙光義的心腹,但也是朝中大臣。
他曾經從軍,也就是個從事,負責後勤,後退出軍中,成為了趙光義的家臣。
他沒有退路,也不敢有退路,跟著趙光義一條路走到黑,還有指望,
他若是叛趙光義,趙匡胤第一個就要殺他。
一個不知道忠心的屬下,也會讓所有人瞧不起,千夫所指。
趙光義的目光落在了牆上掛著的一把鑌鐵刀,忍不住呢喃:“究竟為什麼?”
鑌鐵刀在趙德昭的農莊重見天日,在裴甲前往襄陽之前,就打造了近百把。
趙光義身為皇弟,自然早早就得到了一把。
現在看到這把刀,他又疑惑,為什麼這種煉製方法,會被趙德昭掌握。
還有那《長生練氣訣》,還有那《人參固本丸》,難道他的身後,有一方大勢力在支援嗎?
可如果有,又是誰呢?
集英殿偏殿,上首坐著趙匡胤,左右兩邊趙德昭和陳摶相對而坐。
他們一人一張羅漢床,床上還放了一張案几,上面擺滿了酒菜。
陳摶的案几上擺放的全是素菜,不過宮中御廚所做的素菜,也要比他自己天天倒弄的豬食要好吃的多。
已經九十五歲的陳摶已經沒有口腹之慾,卻也忍不住多吃了幾口。
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半天沒有動一下,雲淡風輕的表情化作了凝重。
而趙匡胤更是不堪,張大了嘴巴,望著趙德昭,感覺這根本不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應該這麼厲害。
在他的對面,趙德昭正襟危坐,正朗聲說道:“綜述儒釋道三派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佛家是好的,佛教是錯的,道家是好的,道教是錯的,儒家是好的,儒教是錯的。
佛家讓人為善,以來生,輪迴之說引人向善,但佛教不事生產,浪費糧食養一幫廢人,佔據天下財富,罪不可赦。
道家重(zhong生,活在當世,更值得提倡,但道教在民間根深蒂固,更易被有心人利用,當做造反的武器。
至於儒家,前面我說了漢代獨尊儒家的原因,儒家學術與帝王之術結合起來,就成為了帝王統治天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