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令府位於皇宮的東南角不遠,原本是趙家的祖宅。
在趙匡胤入主皇宮以後,這裡就變成了趙光義的宅第。
建隆二年,大宋征討李重進之後,趙光義加封中書令。
趙匡胤下旨以親王府格制擴建趙府,不僅重修了前院大殿,還壘土為山,給中書令府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後院。
趙光義不喜在前院跟禁衛一起習武,每天早晨,只要不下雨,就在後山上練武。
後山約有二十米高,植樹種草,山頂還修建了一座涼亭。
每日練武完畢,站在涼亭中遙望不遠處的皇宮,成了他最近養成的習慣。
不過今日,他的視線沒有飄向皇宮,反而落在了皇宮東南的東宮府邸上。
中書令府與東宮之間更近,中間只隔了一個輦子街坊,兩條街。
站在山頂,隔著參差不齊的低矮街坊,相隔不到五百米的東宮大殿清晰可見。
在他的身後,幾個下人端著水盆,,拿著毛巾一動不動。
直到一個身著文士長衫的中年到來,打破了這裡的寧靜。
趙光義招了招手,下人立即端著水盆過來,趙光義草草洗了一把,擦乾水漬。
中年文士沿著青石搭建的臺階上到了山頂,趙光義已經打發了下人散去,很快,山頂就只剩下了趙光義和這個文士。
“季華今日如此之早,顯然是為我帶來了好訊息。”
中年文士笑著長揖道:“府尹,此乃自查,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好。”
趙光義笑著搖了搖頭,指著涼亭裡的長椅笑道:“坐下再說。”
中年文士也沒有客氣,請了趙光義坐下,然後在他對面坐了下來。
“昨日午後,下官清查了府內下人,各級從事,主簿,一宿未歇,問詢過百人,總算是將前因後果問了清楚。”
趙光義沒等他說話,沉吟了一下問道:“崔徹?”
中年文士起身長揖道:“中書令,還請聽下官一言。”
趙光義誠懇說道:“季華,自兩年前我推舉你為開封府推官,就是看中了你剛正不阿,今日何故求情?”
中年文士姓賈名琰,字季華。其父賈緯曾任晉中書舍人、給事中,以蔭授臨淄主簿,歷通判澧州。
趙光義任開封府尹之後,知道此人剛正不阿,查案斷案名聲遐邇,推舉為開封府推官。
在內政這一攤子事務方面,趙光義藉助他的能力良多。
昨日阿芙蓉一案,趙光義一開始就懷疑是自己手下人乾的,不等他人清查,先派了賈琰進行清查。
按說賈琰應該稱呼他為府尹或者尹京,不過趙光義喜他人稱呼自己中書令。
賈琰抱拳道:“崔徹雖然行事偏頗,但對中書令一腔赤誠,他故意打草驚蛇,也是為了幫中書令觀察朝中反應。
下官問詢了參與此事的十餘人,眾人皆無私心。
且,昨日一番試探,皇子反應也值得我等警惕,實乃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