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君相見之前,一應禮遇如同君王,宋朝百官的禮待,讓孟昶也算是得到了最後一絲尊重。
趙德昭才十四歲,在這種場合,他就是個打醬油的。
不過,這也讓他有空閒,在旁邊觀察這一批時代的精英們。
趙普,趙光義這兩個人,是他最為關注的。
趙普可以說是歷史上成就最高的官員之一,也是幾乎所有的文官楷模。
從早年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的掌書記。
作為陳橋兵變的主謀,他的從龍之功成為文官干政的巔峰。
建立宋朝後,他跟趙光義兩個人水火不容,中間走了幾年彎路。
至於歷史上趙光義篡改史記,將他跟趙普的關係描述的花團錦簇,其實就是美化。
趙普從一開始就覺得趙光義的權力太大,要趙匡胤限制趙光義的權力。
但是天下未竟,趙匡胤將權力收歸中央,需要一個可信之人接收這些權力。
趙普反對了趙光義幾年之後,被排除在權力中央之外,後來逐漸認清了現實。
宋朝一圈都是敵人,不把權力給趙光義,難道要趙匡胤親自上陣嗎?
在他改變了態度之後,就迅速上位。
去年,趙德昭開府,趙匡胤下旨為趙德昭定下了兩門親事。
一門親事是丞相王溥之女,賜韓國夫人號,一門親事是河中尹,護國軍節度使陳思讓之女,賜鄭國夫人號。
王溥之女要嫁給皇子,不能再當丞相,當了司空和太子太傅,給趙普騰出了相位。
趙普當上了丞相,就開始籌謀徵略蜀朝,去年冬天派了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領軍,只用了六十六天,孟昶就投降了。
這也讓趙普的聲望越發高漲……
平心而論,趙普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國策,的確稱得上一代名臣。
至於後世儒教吹捧他,借他之口說出“半部論語治天下”,只是完全的是給自己臉上抹粉。
趙普從來都沒有說過這句話,他和趙匡胤從來都不信儒。
且不說這句話是宋朝中期才被儒家寫進書裡,此前從來沒有這句話。
光憑當時的局勢,身為一代名臣,也不可能靠儒家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