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趙德昭心目中的花蕊夫人不同,在趙德昭的心中,這個女人應該是柔弱嬌媚,我見猶憐型別的。
但是眼前的這個女人,嬌媚中帶著大方,柔弱中透著英氣。
也難怪以色侍人,卻能夠寫出“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詩句。
孟昶年近半百,留著長髯,臉龐圓潤,打扮的像一個老花花公子。
據史書記載,他崇尚奢華,就連夜壺,也要鑲金戴玉。
身為亡國之君,他卻表現的很為自然,長揖到底向趙光義禮拜。“蜀國廣政,向中書令問安。”
他年號廣政,宋朝之前的周朝還沒有,他就已經當上皇帝了。
雖然現在是階下之囚,不過在五代十國這個年代,城頭變幻大王旗,今天你稱帝,明日我稱君,後日一起倒臺,屢見不鮮。
短短几十年間,稱帝稱君的軍閥不下於百人,像今日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宋朝建立五年,先後平復了晉城之亂,江淮之亂,後又徵略了南平,將長江之北全部拿下。
蜀朝是宋朝拿下的第一個大國,自然要做一個城門立木的標杆。
所以趙光義雖然年輕氣盛,卻也表現的謙卑有禮。“廣政君有禮,今日乃是蜀朝,宋朝的大喜日子,官家在皇宮恨不能儘早見到賢君……”
對宋朝來說,這絕對是個好日子,但是對蜀朝來說,卻算不上了。
孟昶的臉上似笑非笑,百感交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一個年輕的內侍這個時候拜下。“臣張德鈞拜見中書令,興元尹,二哥。”
他的拜見也解了孟昶的難堪,讓氣氛緩和了下來。在他的身後,數十個內侍共同拜下。
趙德昭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打量著這位年輕的太監。
他在明朝當了二十幾年太孫,七十六年皇帝,十多年太上皇,對宋朝開國時期的歷史非常清楚。
這位張德鈞,應該就是王繼恩,在趙光義當上皇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身為皇宮太監之首,他跟趙光義勾結。
在趙匡胤斷氣之後,本來皇后讓他到東宮叫趙德昭,他卻跑去叫來了趙光義。
然後他跟趙光義兩人派兵包圍了皇宮,造成了趙光義登基的既定事實。
等趙德昭和文武百官得知趙匡胤去世的訊息,趙光義已經坐上了金鑾殿的皇位。
趙光義親自扶起了張德鈞笑道:“德鈞到西京迎送廣政君,勞苦功高,待日後為你請功。”
跟在他們之後的文武百官,以丞相趙普為首也前來陛見孟昶,給孟昶高高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