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二人不收受賄賂之後,趙佗滿是敬佩的感嘆道:我做了二十多年諸侯,今日才感覺到了漢官的威儀。
於是南越上表請臣,質子、朝貢之制一切照舊,並獻上南越堪輿、良種水稻,以表明忠心。
得知南越願意俯首稱臣,太宗皇帝正打算讓睢陽的柴武、周灶等部大軍撤回長安,北牆卻傳回訊息,說故韓王信的部眾打算迴歸故土,遭到了匈奴人的追殺。
在和朝中大臣反覆商議,並得到孝康太后的允許之後,太宗皇帝下令駐紮睢陽的柴武率軍北上,在代國北方的馬邑接應南下的故韓王信部眾。
秋八月末,韓王信的嫡孫韓嬰、庶子韓頹當率殘部進入馬邑,之後被護送到了代都晉陽,而匈奴單于冒頓雷霆震怒之下,親自率領十五萬起兵追擊至武州塞外。
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柴武趕忙派出支援部隊,但還是晚了一步,駐守武州塞的楊餘、欒季、李忡、何不識、魏盎、盧垣、陳季七壯士英勇戰死。
而後,匈奴先鋒折蘭、白羊、樓煩三部跨過武州塞,兵臨馬邑城下,由折蘭、白羊兩部攻打馬邑,樓煩部則戒備西北方向的善無城。
這時,柴武所率領的大軍已經抵達馬邑以南的樓煩,得知匈奴人的動向便做下了佈置:讓隆慮侯周灶駐守樓煩,自己親自率軍駐守馬邑,秦牧、酈寄二人分別領兵。
其中秦牧潛入涔山,戒備善無一帶的樓煩部,酈寄則在欒布的陪同下,率兵從洪濤山潛行至武州塞,將匈奴先鋒的退路堵死。
秋九月,折蘭、白羊兩部強攻馬邑,柴武所部羽林軍材官校尉舒駿把守馬邑北牆,材官校尉誓死抵抗,讓匈奴人連馬邑被城牆都沒有登上。
也正是這一戰的武勳,讓材官校尉有了足夠的威名,後來從羽林軍分離了出來,成為了孝康陵衛;三十九年後太宗皇帝駕崩,太子登基之後,孝康陵衛幫助世宗皇帝肅清了殘餘的周亞夫逆當。
沒能攻下馬邑的匈奴先鋒北退到武州塞,發現武州塞已經被酈寄、欒布所率領的軍士佔領,關牆兩側被遂營校尉佈下了無數機關。
與此同時,潛藏於涔山的秦牧所部也趕到了善無附近,重挫樓煩部,徹底堵死了匈奴先鋒的退路。
無奈之下,匈奴先鋒殘部退入了洪濤山,在秋九月末跨過山脊,來到了平城一帶,卻被早就等候於此的飛狐軍攔住去路。
原來早在率軍北上之時,柴武就行使自己大將軍的職責,讓飛狐都尉令勉率軍北上,來到了平城附近。
在經歷一個月的苦戰之後,面對養精蓄銳的飛狐軍,匈奴先鋒終於放棄了抵抗,樓煩王投降漢室,後來被太宗皇帝封為歸義侯,白羊王兵敗被俘,折蘭王逃亡途中,被羽林校尉司馬全旭生擒。
太宗皇帝正武二年朔望日,柴武、周灶、酈寄、秦牧、欒布、令勉等將領在平城設臺祭祀,飛狐都尉以胡酋首級兩萬七千八百四十一級做成京觀,以慰白登之圍陣亡的漢軍英烈之靈。
這也是飛狐軍自令勉之後,以敵酋首級鑄造京觀的傳統正式開始。
正武二年冬十月,太宗皇帝下令封賞馬邑戰役有功將士。
——衛尉秦牧被封為軹侯,加上將軍的職務;
——材官校尉舒駿被封為丹陽侯,升任為衛尉丞;
——郎中令欒布被封為俞侯;
——生擒匈奴折蘭王的羽林都尉司馬全旭被封為忠武侯,升任射聲校尉;
——材官校尉司馬何廣粟獲封為章武候,升任材官校尉;
——曲周侯酈寄溢封食邑二千戶,加衛將軍銜;
——飛狐都尉令勉獲封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