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劉弘的預想,省御衛還能接著編外人員擴編,來解決漢室的‘餘子無產,盡為遊俠’的問題。
但御史大夫、丞相府的人員擴充,以及其他署衙、部門的人手增加,就顯得比較棘手了。
“嗯············”
“考舉?”
暗自呢喃出這個名詞,短短半息之後,劉弘便無奈的搖了搖頭。
——當今天下,文人還是太少。
非但文人少,就連書本都少的可憐!
經過秦統一天下盡焚天下之書,秦末項羽又一把火燒了秦咸陽宮,如今天下諸子百家,學說典故幾乎是十缺之七八。
被極少數人藏在牆壁、地底的書本竹簡,也被這些人藏得嚴嚴實實。
現如今,但凡是有名有姓的先賢所著之書,一片竹塊,價格那就是十金起步,上不封頂!
若是語句通順,有完整篇章的殘卷,那更是曾被狗大戶開價數千金。
——而且還沒買到!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考舉了,連讓有條件進行學習的文人士子認全字,能拍著胸脯說一句‘我看過一本完整的書’,都顯得非常困難。
沒有文人,漢室文官的空缺問題就無法解決,而文人群體的擴大,又需要足夠的書本。
“雕版印刷術······”
“白紙······”
又一個被遺忘的黑科技,出現在了劉弘的腦海當中。
作為華夏文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和造紙術,幾乎一手促成了華夏文明的大跨步跳躍式發展。
尤其是雕版印刷術,徹底解決了華夏曆史上書籍典故稀少、文人士子窮其一生都不能看完一本書的尷尬,促成了華夏文家事業的興盛。
對於這樣偉大的發明,作為穿越者的劉弘,顯然不可能視而不見。
“王忠。”
“去召少府、上林監覲見。”
雕版印刷術、造紙術,劉弘並不覺得有多大難度;擁有龐大產業、能工巧匠的少府,必然能很輕鬆的解決。
實在不行,多砸點錢就是了。
但在‘發明’雕版印刷術、造紙術的同時,劉弘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那些被藏在家裡的書籍典故原本,如何收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