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縣級地方官府上計時的資料,中央給出相應的獎賞和懲罰。
但這其中,有一個是十分明顯的漏洞。
——如何確定地方報上來的情況是真是假?
就好比某個縣,人口、戶口爆減,開荒、水利工作毫無進展,秋收大跳水,稅收直接腰斬。
如果這樣的情況被如實報到中央,那這個縣令就算不死,恐怕也要脫層皮。
那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縣令可能做出什麼事,來規避審計的風險?
答案很簡單:作假!
人口、戶口虛報,開荒、水利虛報,甚至大搞形象工程,以提高在百姓眼中的風評。
至於稅收,則很可能會被加攤到百姓頭上。
比如說:某縣實際戶口一萬,審計卻虛報到了三萬,那為了收齊三萬戶人所該上繳的農水,此地的稅收很可能會變成原來的三倍!
而對於這樣的情況,中央很可能會毫不知情!
至於御史大夫屬衙派出的採風團,也有的是文章可以做。
——公費旅遊性質的考察團,實在是最容易收買的群體了。
這樣一來,各地縣級官府在審計當中的彙報真實性,就需要透過另外的手段來保證。
劉弘有了這一點考慮,張蒼才會在第三版草案拿出後的第三天,拿出劉弘眼前的這份第四版草案。
劉弘的目光也跳過了先前確定的部分,直接落到了竹簡末尾處。
“審計次年春,以御史大夫遣御史採風,另以陛下親命刺史隨行,以驗審計之虛實······”
低聲念出張蒼寫在竹簡末尾的‘方案’,劉弘的嘴角微微翹起,目光中,也帶上了一絲不懷好意。
“北平侯所言之採風御史,恐與過往之採風團如出一轍啊······”
“及刺史之制,朕亦不願輕啟。”
不著痕跡的否決了張蒼的解決方案,劉弘眼睛悄然一眯,終於圖窮匕見。
“既北平侯無人可用,何不以省御刺史相輔?”
“當知省御衛,依乃御史大夫之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