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告罪一聲,田叔便快步離開劉弘此時所在的庫房,不片刻,就從不遠處的另一座庫房走出,手捧一支箭羽,飛快的跑到劉弘面前。
“陛下且看。”
聞田叔此言,劉弘縱是心裡有氣,也是暫時按捺著惱怒,將田叔遞過來的箭羽接了起來。
隨後,劉弘便開始仔細觀察著這枚三稜箭。
“還未開鋒?”
輕輕摸了摸依舊有一毫米後的箭刃,劉弘隨口一問,旋即便將疑惑地目光,鎖定在了箭頭與木製箭身的交界處。
既然很早就下達了‘趕至三稜箭頭’的命令,劉弘對於漢室如今的箭羽製造方式,自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早在劉弘提出這個設想時,少府所製造出的各式箭頭,就都被送到了劉弘面前。
有箭頭扁平,呈燭火狀的錐形箭、同樣扁平,但呈現三角形的進化版錐形箭,以及,劉弘本以為算是這個時代‘外掛機武器’的三稜箭。
沒錯:三稜箭頭,早在前秦之時,就已經被秦少府的墨家工匠們做了出來。
只是在秦末漢初的戰爭中,秦少府內部的墨家匠人大都被戰火波及,後來又因齊王田橫之死近乎斷了傳承。
再加上漢室鼎立不過二十多年,國庫依舊空虛,百姓依舊貧困,戰事卻往往不會給少府太多時間製造三稜箭頭,才使得這種先進的武器,被漢室暫時放棄。
但即便如此,漢少府也依舊會生產少量的三稜箭頭,用以配備負責包圍聖駕安全的禁軍衛士。
至於效率,則有些低的可怕——過去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少府總共就造出了不到一萬支。
劉弘至今還記得,當那枚精美的三稜箭頭送到眼前時,自己是多麼的震撼!
在聽到田叔‘每個大匠六天才能造出一枚這樣的三稜箭頭’時,自己又是多麼的淡疼。
但劉弘非常肯定的是:當時見到的那枚三稜箭頭,和眼前這枚完全不一樣!
那枚由少府匠人徒手敲出的三稜箭頭,幾乎是在一塊完整的青銅塊上,一下下敲出來的!
最終得出的成品,也是堅固的整體。
而現在,劉弘手上拿著的這枚‘新式’三稜箭頭,則根本不是一個整體!
整個箭頭的三片稜刃,似乎是由三片幾乎完全相同的半刃,按三稜箭頭的形狀拼接在一起。
在箭頭與木製箭身的交匯處,還能看見三片半刃的尾部融連在一起,而後被銼刀簡單打磨平滑的痕跡。
而在三片半刃的接連處,都均勻留出了一條細長的縫隙,乍一看像是貼合不夠緊密,實際上卻能完全起到放血槽的作用!
想到這裡,劉弘便暗自點了點頭。
——早在將三稜箭頭的打造任務派發給少府時,劉弘也頭疼過三稜箭頭的糧產問題。
模具澆築的鑄造方式,還是劉弘最先提出,並被少府用於實驗。
但最終,實驗卻得出了‘三稜箭頭的模具無法第二次使用’的結論,劉弘便也只好拍拍手,將此事扔給少府的專業人士們。
甚至可以說:在來到少府,親眼看到田叔奉上的那支三稜箭之前,劉弘心裡都已經斷定此次馬邑之戰,根本無法用三稜箭頭的。
但現在看來,還是劉弘小看了古人,尤其是古代工匠的智慧。
——既然整體倒模不行,就分成幾個部分在倒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