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漢室軍隊普遍配備的是錐形箭頭,說白了,就是一個打磨鋒利的鐵片片子。
別說精湛大匠了,隨便找個鄉村野裡的鐵匠,就能做得出來。
在過去,錐形箭頭的鑄造工作,也被少府安排在了上林苑的作坊當中,作為鐵匠學徒的訓練內容來完成。
但三稜箭頭的工藝,遠比錐形箭頭那樣的鐵片片子複雜得多!
別的不說,光是在三稜箭頭的三個凹槽處,留下三條數寸長的放血槽,就根本不是一個普通匠人能做到的。
即便是少府最頂尖的工匠,要想鑄造一枚純手工打造的三稜箭頭,沒個幾天功夫,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出來。
誠然,少府名下官吏、工匠、奴僕數以十萬計,但能手工鑄造出三稜箭頭的匠人,絕對不超過三位數。
要是讓這百十來號人徒手敲,二十萬枚三稜箭頭,那得敲到猴年馬月去······
所以,田叔只能跟少府的工匠們商量,看能不能透過倒模澆築,來進行三稜箭頭的批次生產。
但最終,倒模澆築三稜箭頭的計劃,倒在了‘批次生產’這一關。
——三稜箭頭的倒模,幾乎無法二次使用!
如果是錐形箭頭,完全可以在倒模上做出錐形箭頭的側剖圖,然後用液態青銅澆注成型,冷卻後打磨一番即刻。
這樣一來,將冷卻的錐形箭頭從模具上取下時,根本不需要破壞模具。
但三稜箭頭不一樣——其構成更復雜、形狀更精細不說,最為關鍵的是:這玩意兒根本就不是個平面形狀!
這就好比一片葉子,只需要在葉子一秒刷上顏料,就可以很輕鬆的在圖紙上倒映出葉子的形狀;但如果是一朵花,則根本無法將花瓣倒映在圖紙之上。
而在箭頭的倒模工藝之上,錐形箭頭就好似一片葉子,而三稜箭頭,就是結構立體、複雜,且‘內有乾坤’的花朵。
具體到工藝流程上,二者也是截然不同。
如果用模具澆築錐形箭頭,只需要磨具呈現出箭頭的側剖圖即刻,就如後世在泥塊上留下的手印、腳印一樣。
但三稜箭頭的模具,則需要完全做出三稜箭頭的形狀。
這樣一來,要想將冷卻後的三稜箭頭從模具中取出,就必須先破壞模具。
——三稜箭頭是兩段尖,中間粗的!
至於側剖圖,那更是完全不可能作為模具打造的參考。
這就好比倒模一隻完整的手,要想把最終的產物取出來,就必須剪開模具一樣。
這就使得:要想用模具倒模的方式製造出三稜箭頭,那二十萬支箭頭,就需要二十萬個模具!
製造二十萬個模具,會增加多少成本且先不說,光是時間,就遠比徒手敲出二十萬支三稜箭頭要長的多。
怎麼辦?
最終,還是少府那些出身‘匠門’,先祖從秦時就在秦少府負責打造武器的匠人,想出了一個速度又快,成本又低,且更能快速生產出三稜箭頭的辦法。
想到這裡,田叔便覺得:只有讓劉弘看到成品的三稜箭頭,才能讓劉弘明白,作勢的庫房中,為什麼會有堆積如山的錐形箭。
“還請陛下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