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50章 魯人之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50章 魯人之吝 (2 / 4)

關中其他地方的狀況,對百姓雖然沒有上林苑那麼友好,但總體來講,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哪怕是在租稅高達四成的渭北地區,地主也會對家中的佃農履行一定的看顧職責,包括代繳稅賦、徭役,逢年過節送些酒肉布匹,在青黃不接之時借糧等。

在土地相對肥沃的渭水以南,佃農和自耕農的年收入,更是幾乎沒差太多。

一戶自耕農種地百畝,得米三百石,其中要拿出二十石作為農稅。

按照一戶五口計算,每年六百錢的口賦,那就又是將近八石粟米。

再加上家中的壯勞力被徵發徭役,而對田畝產出造成的間接影響,又是一比不小的損失。

綜合來講,一個五口人所組成的自耕農家庭,在有田百畝、畝產三石的條件下,一年到頭所能得到的產出,大概就在二百二十至二百三十石粟米之間。

而渭水以南的佃農,每年產出粟米三百石,只需要按三成的租稅,將其中九十石交給地主即刻!

其餘的稅賦、徭役等等,都由地主承擔。

——稅賦部分,地主大都會替佃農繳納,至於徭役,地主更是會十分仁慈的派自己家中私奴,替佃農服徭役。

將奴隸派去服徭役,地主就能省下一筆不菲的‘伙食費’,還能按照‘每人每天五錢’的標準,得到一筆聊勝於無的徭役苦工費。

而佃農得了好處,自也是對地主老爺感恩戴德,轉頭去安心種田,恨不能日夜守在田邊。

這樣一來,單論渭水以南的狀況,佃農和自耕農同時耕種一百畝田,年產出基本就相差十到二十石粟米。

而佃農的生活狀況,在西出函谷之後,就見瞬間掉好大一個臺階!

——關外的河南、河內、河東,地租妥妥在四成以上!

再往東,到梁、趙之地,更是很有可能會達到一般以上。

而佃農地租的巔峰,便在齊楚梁三國交接處:魯地。

如果單論佃租,魯地的租稅其實還比梁國低一些——雖然高於四成,但也不會高過五成。

但魯地的四成租稅,和關中渭北地區可不是一回事。

——在承擔四成租稅的同時,魯地佃農還要自己承擔十五稅一(過去)的農稅、每人每年百二十錢的口賦,以及每名成年男子每三年一次、每次三十至四十五天的徭役!

更有甚者,在田畝收成不好,亦或是造了洪澇、蝗蟲之災時,魯地的地主非但不會如同關中的地主那般減免租稅,反倒會加租稅!

就拿去年來說,關中田畝大都糧產減少三分之一,關東齊、楚、梁等地減半,劉弘第一時間作出反應,下令農稅減半,口賦減少三分之二。

關中的地主富戶也都做出了響應,大都將當年的佃租,降低到了二成左右。

關東地區,如梁、楚等地,雖然不太有‘地主降低租稅’的傳聞,但也出現難得一見的出現了‘地主代繳稅賦,以安佃農之心’的場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