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層意圖,就非常值得百官公卿,乃至於諸位老博士玩味了。
對於南越的問題,太祖高皇帝劉邦,以及蕭何、曹參、張良等開國功勳是什麼態度,殿內百官還是有大體瞭解的。
畢竟漢立不過二十餘年,開國功勳雖然大半離世,但留下的政治慣性,依舊對此事的漢室其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若非高皇帝‘登上人生巔峰’的年紀實在大了些,開國功勳們也大都沒太長命,此時的漢室,甚至可能還處在開國皇帝統治時期!
既然知道開國時,朝堂對南越問題的態度,那陸賈所言的真實性,自然也就是一目瞭然了。
這樣一來,問題就又複雜了。
陸賈所言是假,且劉弘已有察覺,那對於此事,劉弘是打算怎麼處置?
按道理來說,此事最好的解決方式,不外乎將其歸類為‘陸賈財迷心竅,與南越王狼狽為奸,私相授受,損害漢室利益’。
而後,便是按照‘欺君罔上’‘賣國求榮’的罪名,對陸賈做出相應的懲罰,並再行廷議:陸賈和南越達成的外交協議,漢室要不要承認。
如果不承認,要如何給天下人一個解釋,又應該如何解決南越的問題?
這樣的處置與事實最為接近,最為現實,也能最大程度上減小此事,對漢室政壇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次外交事件,也將成為陸賈的個人行為,不會牽連到朝堂其他人。
但劉弘這個架勢,顯然沒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圖。
如果只是論定陸賈的罪名,劉弘只需要召集三公九卿,以廷尉和御史大夫的意見為主要參考,做出相應的決策,並最終公之於眾即刻。
就算是要就‘要不要承認陸賈與南越達成的外交協議’進行商討,劉弘也大可不必鄭重其事的召開今日這般,本不在策劃中的‘緊急會議’,甚至將幾位德高望重,光憑年紀就能揮著几杖,追著朝中大半公卿打屁股的老博士召入殿內!
這樣一來,劉弘的對此事的處置意見,就有些讓人心驚肉跳了。
——陸賈此次的外交失誤,絕對不會被認定為個人行為,甚至是某幾人、某幾十人的小群體行為!
樂觀點,可能是某一政治派系,或是某幾個‘私交甚篤’的重臣落馬;悲觀點,則可能是某一區域、某一群體,乃至於某一時期的官員集體遭重!
說白了,就是劉弘打算揪著此次陸賈出使南越一事,在朝堂大開地圖炮!
從劉弘史無前例的遵守起‘四季五色’之制的舉措來推斷,這一次的打擊目標···
“魯儒一脈,只怕是要自絕於漢庭啦···”
殿內沒安靜多久,三公九卿在內的數十位重臣,已經在暗地裡得出了大致結論:此次事件,必然會和某一個政治學派扯上關聯。
而在如今漢室現存的政治派系中,與此事的挑起者陸賈關聯最深的,便是儒家。
劉弘接下來的話語,也是三言兩語之間,便確認了殿內眾人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