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關中今日之亂相,或使民失其才;鳴雌亭侯所言,亦略有些忌諱之處···”
言罷,吳公終是叩首一拜:“故臣此來,以請陛下示臣:此間之事,廷尉當如何處之?”
見吳公深深叩首在地,劉弘面上的淡笑,也不自覺的帶上了一絲僵硬。
‘金毒灼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作為‘原作者’的劉弘,顯然再清楚不過。
——不過就是劉弘出於金融秩序的考慮,為了制止漢室唯一的高面額貴重金屬:黃金,因為厚葬之風而流入土裡,才一手編排出的‘好戲’。
劉弘想的也很簡單——只要讓百姓知道,黃金會讓先祖的亡魂痛苦不堪,那當現在這一代漢人死去時,就會交代後代:千萬不能陪葬黃金!
這樣一來,困擾華夏兩千年封建時代的‘厚葬之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起碼可以讓百姓不再將金融本位物——黃金作為陪葬品,而是以珠玉這種沒有金融價值的奢侈品為陪葬。
為了遏制厚葬之風,劉弘甚至和許負商量出了一整套‘思想理論’,以爭取百姓將陶器作為陪葬,推動至‘風俗傳統’的程度。
而這其中,就有劉弘親自進行二次創作的‘五德終始’之說。
想想也知道,許負作為一個體制內的神棍,絕對不會有‘私自對王朝屬性指手畫腳’的膽子。
而一旦某一天,許負真的這樣做了,那就意味著:許負上面那位,下達了指示。
不得不提的是,作為古華夏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德終始,是與‘君權神授’息息相關的王朝法統理論核心。
用做簡單的話來解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每個王朝佔其一,再以相生相剋的關係,進行代代傳續。
拿漢之前的五個朝代來說,就是殷、夏、商、周、秦,分別對應土、木、金、火、水。
而作為王朝屬性的五德,最直白的體現,往往都是在各個王朝的皇帝服飾顏色之上:土德對黃、木德對青、金德對白、火德對紅、水德對黑。
從這就能判斷出,殷皇帝尚黃,夏天子尚青,商天子尚白,周天子尚紅,秦天子尚黑。
但作為封建時代僅次於朱重八的老文盲,漢太祖劉邦對於五德終始之說的破壞,幾乎是將古華夏王朝屬性的更替,給攪了個天翻地覆。
首先,對於五德中,王朝屬性對皇帝服飾顏色的要求,劉邦就第一個提出:爺們兒不想只穿一個顏色的衣服!
緊接著,作為劉邦御用‘腦補師’的叔孫通就站了出來,為劉邦‘衣服顏色換著穿’給出了理論依據:漢天子豈是三皇五帝能比的?
上古先皇穿一個顏色,那是德薄!
沒臉全佔,就只能五德佔其一!
就這樣,漢室皇帝的服飾顏色,變成了一年四季四個顏色換著穿。
這就已經很過分了吧?
更過分的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