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作為皇帝,尤其是穿越者皇帝的劉弘而言,找一個思想相對先進一點的官僚,卻並沒到‘可遇不可求’的地步。
如果說張蒼的喜悅,是‘朝聞道,夕死足以’的狂喜,那劉弘的喜悅,就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滿足。
如果說,當今漢室天下兩千二百餘萬人,有那麼一個人能明白‘質量與體積的換算關係之間,還有一個密度作為自變數’的話,那這個人,必然是張蒼!
——要知道張蒼這貨,可是在遙遠的公元前一百五十年,歐洲還處於古羅馬共和國統治時期,就嘗試測算地球到太陽之間距離的變態!
要是這樣一個人,都沒法理解重量、體積、密度之間的關係,那別說漢室了,這個時間點的整個地球,都不會有人能理解!
——包括幾十年前,被羅馬士兵殺死的阿基米德在內!
既然張蒼能明白,劉弘也就沒有必要再浪費口舌,去解釋一石宿麥研磨成粉,為什麼會只剩下半石餘了。
對張蒼會心一笑,露出一個默契的眼神,劉弘便圖窮匕見。
“若北平侯所言無繆,朕或可以為,石同百二十斤之比,唯米糧可行?”
“既如此,其餘等物,石當合斤幾何?”
言罷,劉弘似是想起什麼般,又補充道:“朕常聞,一金之重,大抵為一斤;若如此,當何以取得恰一斤重之金?”
雖然心裡大概確定,漢室必然有除了容量之外的測量方式,但劉弘還是無法確定,那個‘其他測量方式’,究竟是不是稱重。
但很快,張蒼再一次給出了一個讓劉弘驚喜不已的答案。
“臣愚以為,陛下欲相問者,乃‘一斤’之重,當如何取之?”
聞言,劉弘重重的點了點頭!
——劉弘迫切需要知道,此時的‘一斤’,和‘1/120石’到底有沒有必然聯絡!
卻見張蒼頗有些輕鬆地一拱手:“啟稟陛下。”
“凡民所用之‘一斤’,多以金重為考;若一金厚、長、闊結為一寸,則此金之重,變為一斤。”
“與此金等重之物,亦為一斤。”
言罷,張蒼笑著將劉弘最後一個疑惑解開。
“及至‘米糧一石,合百二十斤’,便因米糧一石同百二十金等重,方有此說。”
呼~
聽到這裡,劉弘心中懸著的石頭總算是安穩落地。
——既然百姓能理解‘一石不一定等於一百二十石’,那冬小麥磨成粉後,每石高達二百多錢的價格,就不會讓百姓覺得這是‘高價’了。
原因很簡單:最起碼,張蒼所說的‘長寬高各位一寸的黃金,重量等於一斤’的概念,是必然為絕大多數漢人所接受的。
而漢一寸,約合後世2.2至2.4厘米,一塊‘一立方寸’的黃金,其大小比乒乓球還要小一半!
即便沒見過金餅,百姓應該也能反應過來:一百二十個一立方寸,總重打一百二十漢斤的金塊,根本不可能盛的滿十個‘鬥’。
這樣一來,劉弘就可以稍稍改變一下策略,讓少府在一開始,不以‘石’為單位出售麥粉,而是以‘斤’為單位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