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是天子身邊的親信侍郎外放,就更沒有什麼問題了。
再往後,就是秦牧的官場生涯中,最有可能為人詬病的一點:在成為衛尉丞不到一年後,秦牧就從千石的九卿副職,跳躍了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三個行政級別,直接升為了中二千石級別的衛尉卿!
放在後世,這就相當於一個縣處級的幹部,直接升為高官!
任誰聽了這種事,都會本能的發出一聲疑惑:這升官速度,後臺是有多硬?
但劉弘後續的操作,卻讓這個乍一眼看上去,堪稱匪夷所思的任命,顯得那麼的樸實無華,又水到渠成。
最開始,秦牧與故衛尉,即將被朝堂以諸侯禮下葬的曲成侯蟲達結為姻親,成功加入了‘朝臣貴勳’的陣營。
此舉,頓時讓朝堂對秦牧這個‘新貴’的牴觸散去大半——嗨,自己人嘛~
而後,秦牧更是在代王‘叛亂’的時間點前往代北,確保了整個齊悼惠王諸子之亂期間,沒有一個胡騎越過長城。
光這一點,就已經足夠支撐秦牧直升二級!
而恰恰是在代北‘駐防’期間,秦牧還頗為幸運的與韓王部搭上了聯絡,並險些促成了韓王部的內附!
雖然韓王部在得知漢室的底線後,並沒有後續反應,但漢室朝堂的每一個人都清楚:迴歸的種子,已經在韓王韓昭的心底埋下。
當韓王部在匈奴的待遇,明顯比不上漢室提出的‘恩封為徹侯’時,韓王部的迴歸,就將成為必然。
那秦牧這個功勞,大概是什麼程度?
——哪怕是單單出於漢匈戰略的角度,秦牧都已經隱隱夠上了封侯的線!
張蒼敢肯定:如果韓王部迴歸的事,在去年成為現實,那秦牧便必然會被封侯!
還是食邑千石以上的徹侯!
在當時,朝堂已經有幾個牆頭草,出於親近新貴秦牧的目的,拐彎抹角的向劉弘提議,給秦牧封侯了。
可即便如此,劉弘依舊沒有感情用事,而是以‘高皇帝制:非有功不得侯;牧雖有功,然尚不顯,不至封侯之地’為由,將此事壓了下去。
這樣一來,之後任命秦牧為九卿,實際上就已經是‘理由充分’了——人家到手的侯爵都飛了,給個九卿的位置,又怎麼了?
但就在整個朝堂都以為,劉弘要將秦牧強扶上衛尉的位置時,劉弘為秦牧,補上了最後一個短板。
——身份。
武將出身的秦牧,基礎武勳自然是符合要求;而‘險些招安韓王部’的經歷,也足以讓秦牧得到位列九卿的資格。
但在漢室的政治秩序當中,秦牧位列廟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阻礙:資歷,以及身份。
看看如今朝中,位列三公九卿的巨擘們就知道了——無論是專業人士廷尉吳公,還是靠資歷做官的劉不疑、田叔等人,都是憑藉著十年以上的地方執政履歷,才安坐於九卿之位。
而秦牧卻並沒有地方執政經歷,其‘基礎’可謂是薄弱無比。
既然沒資歷,那總得像如今的典客卿蕭祿那般,具有高貴顯赫的出身吧?
很顯然,中層武將出身的秦牧,也依舊無法滿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