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也同樣要和百姓一樣,進行宿麥收穫!
別忘了,在上林苑,以及長安附近的區域,都有大片屬於劉弘本人,且交由少府打理的‘官田’!
很簡單的道理:劉宏作為‘宿麥補種’的首倡者,自然要做出榜樣,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種上宿麥了。
現如今,宿麥臨近收穫,那作為劉弘私有土地的管理者,少府自然要負責收穫工作。
即便不提這一點,光是治粟都尉收購宿麥之事,也已經讓少府田叔忙的腳不沾地,像香囊般掛在劉弘身邊好幾天了。
——少府現在,可是一點錢都沒有了···
倒也不是說少府的財政狀況出了問題,而是單純的字面意思:少府,沒‘錢’了。
早在去年,意圖透過糧食保護價政策壟斷關中糧食市場,從而獲得‘微薄’利潤之時,劉弘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糧食保護價政策得利潤雖然不高,但‘貿易量’,實在是太大了···
道理很簡單:做生意,尤其是做壟斷生意,那是要本錢的~
還得是大本錢!
具體到壟斷大半個國家某一市場的大生意,所需要的本錢更是大到令人髮指!
就拿關中的糧食市場來說,劉弘要想達成完全壟斷,就需要保證每年都有二百萬萬錢以上得資金儲備,用於秋收後得糧食收購。
這還只是壟斷粟米,還沒把產量近乎相等得宿麥計算在內!
等將來,宿麥也成為糧食保護價政策得一部分,這個數就得立刻乘以二。
四百萬萬錢得資金儲備···
劉弘非常確定:即便是在原本的歷史上,武帝爺發動漢匈全面戰爭之時,漢室府庫存有的現金,也未必能達到四百萬萬錢!
對於劉弘而言,這也同樣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為了緩解現金短缺的問題,劉弘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在竭盡全力回收錢幣得同時,儘量得避免現金外流了。
朝堂俸祿不用多說,自古以來都是糧米;地方官府從農稅中截留的‘行政支出預留款’,也同樣是粟米。
這著實讓劉弘傷了一番腦筋。
最後,劉弘再次將一個本打算將來推出的計劃,在現在這個尚未成熟得時間點推出,才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金銅兌換!
貴重金屬之間的兌換,或許在後世人看來有些奇怪,但換個角度想,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在漢室,金確實是貴重金屬,但銅卻並不是單純的貴重金屬,也同時是通行貨幣的主要原材料。
所以在漢室進行金銅兌換,實際上就理解成在後世,拿紙幣購買黃金。
而黃金在漢室,也同樣比後世更具備實際意義——除了是貴重金屬,黃金還是此時必不可少的隨葬品!
漢室上的皇帝,下到黎明百姓,都有在墓穴中陪葬黃金製品的習慣。
如後世被挖掘出的漢梁孝王墓,即便是在摸金校尉們數千年的摧殘之後,也依舊保留了大量的黃金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