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幹就幹——沒等劉邦親自率領的大軍感到,盧綰就已經從燕代接壤的方向,向陳豨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陳豨自知狀況不妙,便選擇了每一個位處邊地的反叛者,都會考慮到的選項:向匈奴求援。
得知陳豨遣使匈奴,欲求援兵之後,盧綰也同樣秉承著‘幫兄弟好好收拾亂臣’的態度,也同樣遣使匈奴。
但與陳豨派去求援的使者不同,盧綰派使者前往匈奴,是為了告訴匈奴人:陳豨已經涼了,你們最好還是別出兵了。
且先不提盧綰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究竟符不符合一個異姓諸侯應有的城府,光是盧綰之後的一系列騷操作,就足以讓人尷尬到恨不得當場脫下鞋,用腳在地上摳出個三室一廳來···
盧綰派去的使者剛到匈奴,還沒來得及拜見右賢王,就被故燕王臧荼流亡至匈奴的兒子臧衍找上。
而作為一個路人甲,臧衍的一席話,卻徹底改變了漢室這場叛亂的結果。
臧衍也沒說什麼,就是帶著一點點私心,對盧綰的使者張勝勸了一句:這漢家的異姓諸侯,可就剩下長沙和燕王兩家了啊?
話底之意,不外乎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類的話,建議盧綰養寇自重。
結果,作為盧綰信重到足以派去匈奴為使的心腹,張勝轉過頭,就去幫匈奴去攻打燕國了!
遭受到匈奴方向的軍事壓力之後,盧綰心下一驚:這不對啊?
本王不是派了使者,阻止陳豨從匈奴借兵了嗎?
沒想明白緣由,盧綰當即決定大義滅親,向劉邦舉報:哥,張勝反了!
到這裡,盧綰的操作且先不提聰明與否,起碼陣營選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緊接著,這位中二的燕王,就開始了自己的騷操作。
張勝幫助匈奴攻打燕國,從而緩解了陳豨的壓力之後,‘功成身退’,回到了燕國。
得知張勝還敢回來,盧綰自是勃然大怒,將張勝押到王宮,指責其忠心有問題。
然後,張勝將臧衍那套說辭一說,盧綰當即大腿一拍,深以為然···
只能說,在人生的前六十年中,盧綰還是被劉邦保護的太好,太‘不諱世事’了···
——劉邦就算有心減除異姓諸侯,也從未想過向老兄弟盧綰下手!
要知道封盧綰為燕王,都還是劉邦各種軟磨硬泡,才強按著朝臣百官的頭定下的!
結果可倒好,二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友情,居然倒在了一句‘養寇自重’之上···
更騷的還在後面——接受張勝‘養寇自重’的提議之後,盧綰也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糟了,昨天才把張勝給捅到大哥那兒去!
這張勝好歹是個功臣,要是坐視他被治罪,那以後,這隊伍還怎麼帶啊?
帶著這樣的想法,盧綰做出了他一生,最騷的一個操作。
在舉報張勝‘反叛匈奴’之後第二天,盧綰便又找上了劉邦,說:啊那個,大哥,是弟弟弄錯了,反叛的是另一個人,不是張勝···
好傢伙,那一副言之鑿鑿地模樣,是真把劉邦當三歲小孩耍!
作為從秦末那個諸侯紛爭的時代,一點點爬上帝王之座的開國皇帝,劉邦又怎會相信盧綰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