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經常和盧綰聚在一起喝酒,劉邦還允許盧綰遙領燕王!
這個故事,如果到這裡就畫上句號,那必然會在歷史上,成為‘苟富貴,勿相忘’的最好典範。
劉邦和盧綰,恐怕也將取代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覓知音’,成就一段傳奇佳話。
而事情的轉折,便恰恰發生在盧綰成為燕王之後。
——故長安侯,遙領燕王的盧綰,請求就國。
在得知盧綰的打算之後,劉邦十分鬱悶的找來了盧綰,一問——得,老兄弟的虛榮心又犯了。
關東諸侯各自在封地乾的熱火朝天,又是開荒闊土,又是勵精圖治,著實羨煞旁人。
反觀盧綰,雖然成為了尊貴的燕王,卻連自己的封地都沒見過···
看著老兄弟在面前委屈的哭成一個淚人,老劉邦也是心一軟,強忍著不捨,讓盧綰正式前往燕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燕王。
而在盧綰就國之後,劉邦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糟了,爺們兒還要滅異姓諸侯來著!
不過對此,劉邦也沒太當回事兒——左右不過是留盧綰這一家,剛好立個貞節牌坊,洗脫自己‘清算’的嫌疑嘛!
盧綰又是老弟兄,應該不會讓人不省心。
結果,事實卻再劉邦臉上狠狠扇了一巴掌,並將一個人生真理,刻在了劉邦的腦海之中。
——這人世間,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人性···
漢初異姓諸侯七人,分別是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以及燕王臧荼。
其中燕王臧荼最先反,王位被盧綰所取代。
其餘六人中,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從始至終都沒有反叛之心,趙國最終被‘和平解放’,長沙國則因為一些政治問題而保留了下來。
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都是‘反了,但沒有完全反’,似反未反之間,死在了劉邦手中。
而韓王信、淮南王英布,以及漢室第二位異姓燕王盧綰,反的卻是徹徹底底,人贓並獲!
韓王信的叛亂,直接導致了漢匈歷史上著名的‘王對王’——白登之圍!
淮南王英布的叛亂,更是讓劉邦最後的一絲壽命,斷送在了一支不知來歷的流矢之下。
如果說韓王信的叛亂,對劉邦造成的是‘政治打擊’,淮南王英布的叛亂,造成的是‘生理打擊’,那燕王盧綰的叛亂,無疑是讓劉邦,遭受了嚴重的精神打擊···
高皇帝十一年,梁王彭越之‘亂’止,漢室異姓諸侯,只剩下長沙王吳芮,及燕王盧綰。
就在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下一個反叛的,究竟是長沙王還是燕王’的微妙時刻,一則北牆附近的訊息,將天下輿論徹底點燃。
——代相陳豨,於漢匈交界處的代北,舉兵反叛!
訊息一出,盧綰無疑是長鬆口氣。
——離開長安好幾年,再好的感情也該淡了,正好藉著這個機會,證明一下自己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