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15章 安灞陽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15章 安灞陽茂 (3 / 4)

將好不容易吃下的田再送給皇帝,官員心裡也不會不舒服——相比起那一點點錢財,得到在皇帝面前的‘露臉機會’,無疑更為划算一些。

更何況那些田畝留在手裡,本來就是燙手山芋,隨時會讓官員沾染‘貪腐’的標籤。

反正不能吞下,還不如借花獻佛,在皇帝面前露個臉。

也就是說:在地方豪強被強制遷移入關中之後,其留在家鄉的田畝,先會被地方官員‘低價購入’,而後獻給皇帝,或者說政府,使其成為官田。

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豪強留下的土地,最終會由國家掌控其處置權。

而在重新‘搶’回田畝處置權之後,漢室皇帝普遍會有一個十分騷包的操作:授田。

理由五花八門:朕高興了,朕不高興了;太后過生日了,太后不想過生日了;朕心疼百姓了,朕不想再心疼百姓了等等,都能成為漢天子授田的理由。

至於授田的標準,也是按照‘誰更窮就給誰發、誰成分好給誰發’為參考。

發現了沒?

兜兜轉轉,百姓因生活所迫而出售的田地,最終又回到了百姓手中!

百姓暫時失去了田畝,收穫了一筆不菲的‘田畝出售費’;國家藉著授田大撈一筆政治威望!

反觀豪強,非但沒有憑藉土地兼併發家致富,反而將大半身家搭了進去,一聲忙碌化作浮塵。

這樣的操作模式,使得漢室長期,且隨時掌控對社會資源,主要是田畝的‘強制再分配’,將社會矛盾永遠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

而這一切的根本,便是歷史上由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制定,最終被元帝那個呆瓜一紙詔令取消掉的陵邑制度。

可以說,陵邑制度的存在,足以支撐漢室打破三百年王朝週期律,使中央集權在神州大地成為常態,並飛速進步到更高階別的文明。

只可惜,將地方豪強逼成韭菜的陵邑制度,最終還是倒在了不屑子孫之手···

再加上連續數代‘主少國疑’,使得漢室最終在王莽的新時代,正式畫上句號。

如今,劉弘有幸成為漢室的掌舵人,並身處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處在華夏文明所遇到的最大一個十字路口。

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讓華夏大地走向自己理想中的康莊大道,劉弘需要做的努力,還有許多。

如此遠大的志向,使得劉弘時刻都不敢鬆懈,恨不得將每分鐘都掰成三瓣,以解決更多的問題。

而任何一個事務的改造,都需要循序漸進;尤其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引導,更是需要小心翼翼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種情況下,劉弘完全沒必要為了解決土地兼併、地方勢力尾大不掉這兩個問題,放著歷史上的成功經驗不用,轉而費心費力,去想一個成敗未知的新方法。

自然,陵邑制度,也被劉弘滿懷敬畏保留了下來。

如果有可能,劉弘還打算在將來編寫一本小冊,記錄漢室之後的皇帝所必須要遵守的條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