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15章 安灞陽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15章 安灞陽茂 (2 / 4)

如今天下三百餘萬戶人,要想讓他們家家戶戶都擁有一百畝田地,就需要至少三萬萬畝農田。

而實際狀況卻是:經過二十多年的開墾荒地,發展農業,漢室可耕作土地面積,才剛剛從漢初的一萬萬七千萬畝,增長到了二萬萬畝。

更讓劉弘感到沉重的是:在天下二萬萬可耕作田畝當中,還有將近十分之一的部分,在徹侯勳貴手中!

——漢初徹侯百四十五,即便按人均食邑千戶來計算,那也是將近一千五百畝的田地!

按照‘三百餘萬戶,一萬萬八千餘萬畝田’來計算,平均每戶田畝不過六十畝。

也就是說,如今漢室每一個農戶家庭,其擁有的土地面積,理論上都僅僅比‘每戶五十畝’的最低標準高出十畝!

六十畝地,年產粟米不過百八十石,去掉口糧、稅賦、穿衣等剛需,剩下的可支配部分,竟只剩下四十石,合錢不過三千錢!

一家五口每年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居然只有三千錢,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訊號:如今的漢室,還處於一個相當貧窮的地步。

為了緩解這個狀況,並讓漢室儘快走上富強之路,劉弘不可謂不努力。

——先是糧食保護價政策,給農民的收入上了一個安全鎖,以保證情況不會更糟糕。

之後的宿麥播種,更是在緩解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同時,讓農民收入肉眼可見的翻了一番!

如果僅僅只有這些,那漢室即便富裕起來,也很難讓國家吃到紅利——相較於坐擁百畝田的農戶,無疑是那些手中動輒數十頃田畝的豪強富戶,更容易吃到時代的紅利。

等時間久了,即便百姓一點點富裕起來,其收入增長也很容易就會被通貨膨脹所抵消,反觀地方豪強,倒是會實打實的‘身家暴漲’。

而劉弘之所以敢推行這種‘農戶可能會小賺,但豪強絕對暴富’的系列措施,便是因為陵邑制度的存在,讓劉弘的顧慮,在漢室永遠不可能發生。

——劉弘不敢保證,土地兼併在漢室不存在;但劉弘絕對敢拍著胸脯說:只要陵邑制度一直存在,土地兼併就永遠不會成為漢室所面臨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地方豪強兼併土地,兼併的越起勁兒,就越容易被地方官員視為‘行走的政績’。

——對於陵邑遷徙,朝堂對各地政府是有指標的!

滿足要求,自然是嘉獎鼓勵,超額完成任務更是要升官賞賜,至於沒完成任務的,自然躲不過被臭罵一通,甚至丟掉烏紗帽。

而地方豪強所兼併的土地,在豪強被遷入關中之後,大都會被官員吃下,卻又並非是地方官員,自此擁有這些土地的擁有權。

想想就知道:某地縣令為官三年,在治所置辦下千畝良田,任誰都會起疑心。

所以,漢室官員在吃下遷徙豪強留下的田畝之後,會非常聰明的將其貢獻出來:陛下你看,臣給陛下賺回來好幾千畝田!

官員受賄,自然是良心大大的壞掉了;但要是官員將受賄得到的東西,轉手拿去交給皇帝···

嗯,這種感覺,問問乾隆就知道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