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室開國老臣中資歷最老的人之一,灌嬰心裡實在太清楚,大風歌的‘創作背景’了。
高皇帝十二年初,冬十月,淮南王英布(黥布)舉旗造反,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為了鎮壓淮南王叛亂,高皇帝劉邦,踏上了最後一次御駕親征的征程。
雖然最後的結果,還是英明神武的高皇帝大敗謀反的英布,但導致高皇帝轟然倒塌的那支流矢,也恰恰是在這一次戰爭中,刺入了劉邦的身體。
班師回長安的路上,大軍經過劉邦的龍興之所:豐沛,劉邦照例召集了豐沛百姓,以及昔日好友、長輩,大擺酒宴十數日。
而大風歌,便是在酒宴最後那幾日,高皇帝劉邦在席間所作。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一切,都彷彿如同往日一樣美好:高皇帝依舊那麼給力,依舊那麼騷包的在鄉親們面前顯擺。
但大風歌的最後一句,卻是將當時在場的灌嬰、酈商,乃至於周勃、樊噲等武將,從十數日的狂飲中驚醒!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誰是猛士?
又是哪個猛士,接受了劉邦‘守四方’的命令,而沒能完成?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自然是隨劉邦建功立業,而後分封為諸侯,卻謀逆叛亂的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韓王信等異姓諸侯。
但如今,漢室除長沙王一脈之外,已再無異姓而王者;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聽到那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灌嬰下意識一驚,旋即陷入憂慮之中。
“莫非,是要老夫告老還鄉?”
帶著疑惑,灌嬰終於來到劉弘地面前,當著長安百姓之面緩緩跪拜下來。
“大將軍潁陰侯臣嬰,參見陛下。”
叩拜過後,灌嬰直起上半身,對劉弘再一拱手。
“臣,幸不辱命!”
隨著灌嬰一聲擲地有聲的拜喏,遠處圍觀的百姓,也不由自發的呼嚎而起。
“大將軍威武!”
“潁陰侯神勇!”
“大漢萬勝!!!”
隨著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響徹天空,整個天地間,就彷彿只剩下一個聲音:大漢萬勝!
卻見劉弘微不可見的一皺眉,旋即親切的將灌嬰從地上扶起。
“潁陰侯功勳卓著,力挫謀逆之亂臣賊子,朕心甚慰。”
言罷,劉弘便拉過灌嬰的手臂,向著御輦走去。
“大軍凱旋,朕令奉常擬以迎師之禮,潁陰侯何不隨朕同至北闕,以睹銳士之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