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窮人?
那就製造窮人?
讓一個人變得富有或許很難,但讓一個人變窮,哪怕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也不是什麼難事。
——小夥子,你上班一個月賺多少錢?
——五千?
——別幹了~你不上班,國家也會給你發四千五!
——就少五百塊錢,還不用上班,多好?
“若臣所料無錯,陛下欲行此錢,乃欲廢秦半兩、漢三銖、八銖等錢?”
張蒼看得明白:劉弘拿出的五銖錢,其銅、鉛比例,最起碼也是五五!
甚至很有可能是六四!
如此高的含銅量,使得鑄造這種錢幣,從而獲取利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秦半兩錢,銅錢比例也不過四六!
太祖三銖錢那就更不用說了——哪怕有一枚完全有鉛鑄造成的三銖錢出現,也絲毫不奇怪!
能在十枚三銖錢裡,熔鍊出三銖重的純銅,都得謝上蒼保佑···
呂后下令鑄造的八銖錢,雖然比劉邦的三銖錢稍微良心一點,但也就是銅錢三比七的比例。
既然如此,劉弘推行這種銅、鉛比例接近六比四的錢,就不可能為了牟利。
很簡單的道理——五銖錢銅鉛比六比四,八枚五銖錢,能熔鍊出將近二十四銖純銅。
八銖錢,銅鉛比例則為三比七,五枚八銖錢,能熔鍊出十二銖純銅。
而八枚五銖錢,和五枚八銖錢,其面值卻是完全相同——四十錢!
也就是說:如果五銖錢和八銖錢同時存在,那必然會有聰明人,想到這條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把價值四十錢的八枚五銖錢熔鍊,得到二十四銖純銅,再以這二十四銖銅,私鑄出十枚八銖錢。
裡外裡,四十變八十,瞬間翻倍!
甚至可能會有更貪心的人,直接拿五銖錢熔鍊出的純銅,去鑄造三銖錢!
那利潤有多少,就全看三銖錢的成色,以及那個聰明人的良心了。
而這樣的事,幾乎必然會發生!
——漢初,高皇帝將鑄幣權開放,原本重達十二銖的秦半兩錢,在漢室都出現了重量不足四銖的‘袖珍’版本!
而那些重不到四銖的半兩錢,卻依舊是半兩的面值!
這,才是漢開國之初,通貨膨脹根本剎不住的原因——所有人都在鑄錢,還都是寫做五塊,讀作十五的劣質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