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齊軍,雖號稱‘二十萬’,但實際戰鬥編制,不過五萬而已···
——這還沒算上今天,被劉將閭丟在滎陽城下的那千餘精銳!
作為軍事能力在合格線以上的人,劉章心裡十分清楚:戰爭,永遠不是勇敢者和勇敢者的全軍廝殺。
就拿此時的齊軍來說,足足二十萬人,但實際上,能在面對敵軍衝鋒時,將轉身逃跑的本能按捺住的,也就是那五萬軍卒而已。
而這五萬人之中,能在戰況不利時依舊英勇作戰,逆風也不輕言放棄的勇敢者,最多不超過五千。
至於其餘近二十萬人,順風時自然能浪的飛起;但一旦戰事焦灼甚至不利,打敗這二十萬人,很可能只需要一個人頭,乃至於一聲咆哮!
可以這麼說:只要最勇敢的五千人死光,那即便糧草充足,此時還號稱‘二十萬’的齊軍,絕對會原地潰散!
反觀對方,三萬軍卒守城,卻並不會遇到這種‘損失一沉就潰敗’的狀況。
——對於城牆之上的守軍而言,身後便是家園,便是家人!
哪怕申屠嘉從淮陽帶來的那一萬五千人,在戰況不利是逃跑,其餘那一萬出生於滎陽、生長於滎陽的本地士卒,也必然會與齊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所以,此時雙方的兵力差距,並非表面上所呈現的這般。
思慮良久,劉章都沒能想出一個比攻取滎陽,更容易使大軍脫離困境的辦法。
“大王。”
只見劉章思慮良久,終是面色一肅:“滎陽,必須下之!”
說著,劉章甚至為大軍攻城,定下了最後期限。
“後日日暮,若大軍仍不得立於滎陽之內,那···”
話只說了一半,但劉章那後半句未盡之語,卻指向了一個極其荒誕,又必然會發生的狀況。
“棄營···”
在幾度飢餓的狀態下,大軍將士的戰鬥意志,最多最多,只能維持兩天!
如果後天晚上,大軍還沒能攻下滎陽,那回到營地之後,齊軍這二十餘萬將士,就再也不會有力氣,從營盤中走出了···
“朱虛侯之意,寡人知矣!”
義正言辭的一點頭,劉則便對劉章鄭重一拜。
“今大軍生死,盡於朱虛侯之手!”
“明日,寡人當至滎陽城下,親擂陣鼓,以助朱虛侯率軍先登!”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