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秋收在即,主爵都尉亦可收田畝之產,復售於民。”
“如此,便等同主爵都尉以百姓民所耕之糧售於百姓,而百姓因糧價平穩,民心大定矣···”
言罷,袁盎深深一拜,將面龐躲在了衣袖之後。
而殿內朝臣百官,無一不將匪夷所思的目光,撒向那道深深弓腰,拱手屹立於殿內的身影。
“此人區區謁者之身,怎知朝中之事如此之多?”
相較於對袁盎訊息來源的懷疑,無疑是張蒼、田叔等人驚喜的目光中,所對映出的資訊更為普遍。
——長樂宮謁者,一個專責唱喏拜謁、宣讀詔書的小官,居然對糧食保護價政策瞭解的如此透徹!
光此一點,就足以證明此人,有基本的政治嗅覺。
再品味袁盎所言,雖然也早就出現在了公卿忠臣腦海中,但別忘了:袁盎只不過是個謁者而已!
毫無涉政經驗,卻如此準確的抓住糧食保護價政策的要害,得出和朝堂重臣近乎一致的看法,這已經足夠讓人驚喜了!
正當張蒼強自按捺著欣喜,將目光轉向御階之上時,卻發現劉弘並未表現出太過激動的反應?
只見劉弘淡笑著點了點頭,不著痕跡道:“若國庫、少府皆空虛,售民之糧當從何來?”
朝臣百官或許會因一位謁者,將朝政瞭解的如此透徹而感到詫異;但劉弘不會。
——這可是袁盎啊!
是能在吳楚之亂中,硬生生逼得景帝劉啟說下一句‘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轉頭就腰斬景帝師,當朝御史大夫晁錯的袁盎啊!
作為景帝朝僅有的幾位名臣之一,袁盎的才能,絕對不僅限於‘水準線以上的政治嗅覺’這一點之上。
袁盎在文、景二朝活躍最大的依仗,是其高超的揣摩人心之術,以及長袖善舞,三面逢源的情商!
尤其是揣摩聖心,袁盎有著十個晁錯都比不上的非人之能。
歷史上,陳平、周勃等老臣迎立代王劉恆,唯袁盎看出劉恆想要剪除老臣,執掌大權的想法,便在陳平病逝後奔走於朝堂,於朝臣百官、功侯勳貴擺明利害,終使得周勃被一句‘丞相其為天下先’趕回封國。
待等周勃因私蓄甲盔而被罪之以謀逆,被捉拿至廷尉大牢是,又是袁盎十分準確地認識到周勃必不會死,又領頭出來,在文帝劉恆面前為周勃求情。
放在後世,這樣一個人,就是典型意義上的偽君子:文帝掌權,他全力幫助,讓文帝感念;周勃得赦,他‘仗義直言’,讓周勃感恩。
簡單而言就是:好人都讓袁盎做了!
但這樣一個人在官場上,無疑是長短大小正合適的官僚坯子。
誠然,深諱左右逢源之要的袁盎,不會有晁錯那般‘為天下捨生忘死’的崇高品性,也不會有申屠嘉那樣‘為社稷寧死不屈’的原則,說到底,袁盎並非是政治家,而只是一個政客而已。
不過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種人,都有其可發揮作用的地方。
對於皇帝而言,晁錯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國士是必要的;申屠嘉那樣倔強如牛的穩重老臣是必要的;而袁盎這般一點臉都不要,還能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傲的政棍,也同樣是需要的。
就如同現在,劉弘需要眼前這位歷史上的袁太常,精準的探知到自己‘欲開敖倉’的意圖,並將此事擺在朝堂面前。
“若國庫、少府皆無餘糧···”
只見袁盎略一沉吟,旋即咬牙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