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213章 燕代之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213章 燕代之憂 (3 / 4)

只怕車騎大軍就會頃刻將至,將劉信拖回長安,扔到詔獄等候治罪!

“唉···苦也···”

毫不掩飾的哀嘆一起,劉信便勉強正了正面色,一舉一動之間,竟已隱約帶上了諸侯威嚴。

“聖天子詔諭,令吾燕國出邊關將卒萬五千,以援代北邊牆。”

“寡人初得立,不明於國事,還請諸公為寡人謀劃:馳援一事,當作何章程?”

言罷,劉信又不鹹不淡的補充了一句:“援軍主將一事,也請諸公議一議。”

一句話,就為接下來的商討定下基調——長安之命,肯定要奉。

聽明白劉信話中深意的眾人稍一滯,旋即由一位老者出身,開始了議題。

“臣等愚鈍,不明王上之意,還請王上明示:若吾燕國出兵援代,那一應軍糧耗費,當從何而出?”

作為封建制度最後的餘暉,漢室諸侯國與周王朝時的分封有極高的相似性。

漢室諸侯也完全不同後世那些被當豬養的國公。

漢諸侯國,除了在名義上臣服於長安天子,以及諸侯王不得擅自出國土之外,其餘一應制度體系,都與一個完整的政權絲毫不差。

對於諸侯國內的一切事物,諸侯王都與天子一樣,有著一票否決權。

而諸侯國內部的小朝廷,與長安中樞也近乎完全相同——對於諸侯王的‘亂命’,諸侯大臣有建議權,勸諫權。

在必要的時候,背靠長安中央的諸侯三公,即王相、內史、中尉三人,甚至有權利透過強制手段,阻止諸侯王進行一些違背國家利益的事。

如歷史上的吳楚之亂,就是一場大型的‘諸侯王被臣子軟禁’主題派對。

明面上,吳楚之亂最終得到了共計七個諸侯國的參與;但實際上,除了身為天子胞弟的梁王劉武,以及代王(太原王)劉參之外,幾乎每一個漢室諸侯王,都在吳楚之亂中蠢蠢欲動。

而最終,有至少三位諸侯欲起兵響應吳楚大軍,最終卻被自己的丞相、中尉乃至於兒子阻止,軟禁至吳楚之亂結束。

不過,此時的漢室諸侯還沒有經歷文帝朝的全面監視;只要諸侯沒有投降匈奴的意圖,諸侯王的大臣也基本會持‘以侯國利益為首’的立場。

某種意義上,此時的諸侯國大臣,可以說似漢臣,而又非漢臣。

所以,方才那位中年人提出的疑惑,其由來也很簡單了:長安朝堂命令燕國支援代國,那這筆支出怎麼算?

都不用看,劉信就能猜出開口者何人。

——除了內史之外,不會再有第二個人敢如此‘大言不慚’,對長安中央的命令提出異議。

而諸侯王內史,恰恰具備這樣的權力——以諸侯國利益為首,以諸侯國運作為首要任務的權力。

不過劉信卻沒有太多時間,就戰略局勢的問題,與這位老頑固進行探討了。

長安來的命令很清楚:得詔之日,即刻啟程!

就說劉信召集大臣共聚王宮的現在,援代大軍就已經在火速籌備之中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