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嬰順利引軍出征,陳平接下來唯一要促成的,就是周勃率軍出征。
而這個局面能否形成的關鍵,便在於陳平此時此刻所關心的焦點:代王太子劉啟,到底死沒死?
——先有小皇帝詐屍,讓原本底定的擁立之事徹底告崩;後有宦者令王忠假死,引來飛狐軍為小皇帝撐腰!
搞得陳平都有些心理陰影了,一聽到誰死,就本能的懷疑其真實性···
早在十數日前,一封關於‘陛下暗囚王太子於暴室,似欲有所圖謀’的書信,就已經送往了代都晉陽,代王劉恆的王宮。
算算時日,信也該是送到劉恆手上了。
顯而易見,經歷過‘擁立’一事中的不愉快,或者說失信之後,劉恆對陳平的信任必然會無限趨近於負數。
陳平也從未想過單憑一封信,就重新贏得代王劉恆的信任。
但如果是先有那封信,後有‘太子駕崩’的訊息傳去···
按陳平的估算,代王劉恆起碼有六成以上的可能舉兵!
這六成的可能性,就是陳平在如今的局勢下,所能爭取的極限了···
自小皇帝詐屍復活,將擁立劉恆一事攪黃之後,陳平便接二連三的在朝堂博弈中喪師棄地,更幾度險些落馬!
能在如此艱難的局勢下,將局面挽回到如此地步,陳平已經是用盡畢生所學,以及可動用的所有能量,可想出的計謀了。
數月以來得籌謀佈局,終於等到現在,距離大局布成,就差這最後臨門一腳,陳平自是謹慎無比。
被陳平陰狠毒辣的目光緊緊鎖定,惹得堂內的文士猛打一個寒顫,旋即趕忙拱手:“稟丞相,確以身亡,未央宮太醫令親探代王太子鼻息,萬無一失!”
“下官出宮之時,宮內已有風聲:陛下於宣室大發雷霆,旋即修書一封,遣宦者令備代王世子亡軀之棺木,傳令強弩都尉出精銳百人,以送代王太子遺軀歸代地···”
·
·
·
PS:這下沒人說我寫的亂了吧?
陳平的目的很明顯了:讓灌嬰和周勃都各自率軍出征,領兵在外,然後再以二人及其麾下大軍穩住局勢,透過東方的齊地叛軍,北方的代地叛軍引發混亂,同時與劉章、劉恆達成‘事成之後擁立為帝’的交易,爭取到諸侯叛軍的支援,結合周勃灌嬰二人執掌在外的兵馬,再以自己丞相的超然身份,從‘上非惠帝子’這一點做文章,試圖將劉弘拉下皇位。
這下,清晰了吧?
嗨,回評論回了大幾千字,可沒把我給氣死···
再說一下,關於很多讀者十分介意的‘館陶外嫁和親匈奴’的問題。
有人說我這是硬湊劇情,也有人說我這是自找屈辱。
但作為考據作者,寫這麼一本符合歷史背景的書,我需要告訴讀者朋友們的是:西漢與匈奴的和親外交,是從太祖劉邦,惠帝劉盈,前後少帝時期的呂后,再到文帝劉恆,景帝劉啟,乃至於赫赫大名的漢武帝這一段長達六十多年的時間段內,從始至終貫徹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200年,因白登之圍而放棄掃平匈奴的戰略選擇,將戰略重心移向異姓諸侯王的劉邦,就曾第一次遣宗室女和親匈奴。
而且這一次和親,最開始的和親人選,正是大名鼎鼎的魯元長公主!
只不過呂后極力反對,才換成了宗室女。
公元前192年,登基不久的惠帝劉盈面對前來敲詐漢室的匈奴人,依舊只能選擇送女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