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57章 為後世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57章 為後世計 (3 / 3)

光是從‘拿著賬本找糧袋沉重’,到‘坐在辦公室核算賬本’的轉變,就可以將行政效率提升至少八成——如果真有加減法都不會算的酒囊飯袋混入中樞,那劉弘絕對不會輕易放過!

作為一個後世人,劉弘所要追求的自然是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又需要足夠的官僚數量來保證行政效率;‘財務改革’這個想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劉弘地計劃之中的。

按漢室現在的生產力,以及中央的財政狀況,大範圍擴編基層官員,絕非一日之功——在五年之內,劉弘能做到在不裁員的前提下,將官員待遇提升到‘不貪不拿也能活的寬裕’的程度,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這樣一來,官僚人數的提升,就從劉弘地近期目標中排除;既然能用的官僚就這麼多,劉弘也只能從官僚個體的行政效率下手,用現有的官僚,來做更多的事。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劉弘能做的其實非常多:以紙取代竹簡,推動張蒼更早推行‘審計’制度,增強御史大夫對官員的審查力度等等等等。

但成本最小,耗時最短,見效最大的,就是財物改革。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劉弘能做到讓天下所有地方官府,都用此時張蒼手上這卷竹簡所記錄的方式記錄財務,漢室的行政效率就能肉眼可見的翻倍!

而對此時的劉弘來說,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政治成就——肉眼可見!

撇開陳平等‘德高望重’的政敵不論,劉弘十四歲的肉體年紀,就讓劉弘地政治威望天生處於劣勢地位。

無論劉弘做出多麼有深意,多麼福澤子孫的舉措,輿論都會不可避免的認為:陛下年不過十四,必然想不出此等良策;此當是朝堂諸公之共謀吧?

這也算是少年皇帝們的悲哀了——臣子做錯事,是皇帝沒能壓住場子;自己做出了成績,又會變成臣子的功勞,皇帝能掛個名都算不錯了···

但若是推行數學改革,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輿論頂多頂多會認為,這樣新奇的‘記數’方式,應該是對《九章算術》有深刻研究的張蒼所提出,尤其是在未來幾年,朝堂在張蒼主持下推行‘審計’制度之後,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將達到頂峰。

看上去,功勞還是變成了臣子的,劉弘只得一個‘虛心納諫’之名?

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首先,張蒼一人獨領功勞,與‘朝堂諸公’共謀之功,對劉弘的意義就不一樣。

張蒼獨領,那劉弘就是知人善用;朝堂共謀,劉弘就只是被‘大勢所趨’。

最主要的是——作為當事人,張蒼自己心裡最清楚,這件事究竟是誰的想法。

甚至基於此,將來張蒼正式推行‘審計’制度時,也會潛意識的認為,‘審計’制度也並非他一人之功,而是得到了劉弘地‘啟示’——作為後世人,劉弘當然會以‘先知者’的角度,改善張蒼提出的審計制度,儘量將未來可能出現,或在歷史上曾出現過的漏洞規避。

這樣一來,張蒼就不太可能如歷史上那樣,與身為皇帝得劉弘起齷齪了。

而和睦的君相關係,對於劉弘未來的計劃而言,至關重要。

書閱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